分享自:

小组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社会融入研究

【肢体残疾人社会融入研究报告】

本文《小组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社会融入研究——以天津市 B 社区助梦红苹果项目为例》,作者赵磊,指导教师为李娟,来自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为社会工作。本研究重点关注天津市 B 社区肢体残疾人的社会融入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改善其心理、社交和就业等方面的融入能力。

研究背景与意义

肢体残疾人在医疗康复和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他们在社会参与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如自我认同度低、社交能力薄弱和就业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肢体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他们的社会融入。为肢体残疾人创造良好的融入环境是社会、社区及社会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研究方法与流程

研究采用问卷法、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来收集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肢体残疾人的社会融入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肢体残疾人受到自我认知、就业状态和社会支持网络单一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社会融入水平普遍偏低。

小组工作以心理融入、社交融入和就业融入三个维度展开,通过实践活动帮助社区的10名肢体残疾人正确认识残疾、学习社交技巧,并积极参与就业,以提升其融入社会的能力。

研究结果与结论

研究显示,小组工作对参与者的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具有明显效果。具体结论包括:

  1. 情感改善:通过小组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的自我认同感得以提升,负面情绪明显改善。
  2. 社交能力:小组活动拓宽了肢体残疾人的社交范围,提升了人际交流的能力。
  3. 就业提升:社工与肢体残疾人的双向互动改善了就业能力。

研究价值与创新

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对肢体残疾人的实际帮助,更为肢体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及相关领域提供了理论上和操作上的参考。同时,通过半结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法的结合,发掘肢体残疾人的资源,搭建支持网络,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介入方式。

未来展望

为进一步促进肢体残疾人的社会融入,本文建议:

  1. 完善保障体系:完善政策体系,针对肢体残疾人的需求提供更多的支持。
  2. 倡导包容文化:倡导形成以参与为中心的包容性社会文化。
  3. 多元化机制:鼓励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化联动机制,为肢体残疾人提供更多资源连接和支持。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探索了一条提升肢体残疾人社会融入能力的有效路径,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