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百苗图的图文关系研究

本文是关于《百苗图》研究的科学论文综述。《百苗图》是一种图说文本,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民族志文献,生动展现了清代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云南等地各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生产状况。本文作者金艳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研究了《百苗图》的图文关系,揭示其在民族文化交融中的深刻意蕴。

文本简介

《百苗图》并不是某一本特定的书籍,而是对苗图的泛称,涉及了多个少数民族群体,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瑶族、壮族、毛南族和白族等。这些图文记录了这些民族的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计方式、习俗礼仪以及祭祀活动等,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实况,成为重要的历史记忆。

图文形式

从空间结构和叙事模式上看,百苗图的图文关系主要表现在图文重合和图文互补这两种叙事模式上。图文结构上有图说型和图说诗型:

  • 图说型主要是绘画与文字轮置或融合在同一页面。这种形式符合中国古代“左图右史”的传统,使得图与文在表达上相辅相成。
  • 图说诗型则是在图说的基础上加上诗。诗往往增强了文图的表达效果,使信息更形象化。

图文叙事模式

  • 图文重合体现在图画和文字集中于相同的人物、情节或事件上,通过两者的结合丰富信息内容。
  • 图文互补则是图画和文字分工表达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关系,如用文字描述无法完全呈现的头饰或服装细节,而图画填补文字表达的空间。

文化象征和意蕴

百苗图不仅是对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的记录,还蕴含了民族文化交融的象征性意蕴。通过对农耕的描绘,展示一定历史时期的重农政治含义。而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互融也是百苗图的重要表现,造成了许多少数民族改用汉姓或接受汉礼的现象。

研究意义

金艳的研究提升了我们对《百苗图》作为民族志文献的理解,强调了图文结合在记录历史中的作用,及其在推进文化交融和民族关系理解上的重要性。通过本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清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图文记录及其背后的丰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百苗图既是一种历史图文记录,又是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媒介,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此次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这部文献的历史价值和民族文化融合的象征意义。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