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从外围到中心舞台:先天免疫50年的进展

期刊:Cell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3.036

根据文档内容,这是一篇综述性文章,主题是探讨过去50年来对先天免疫系统的认识和研究进展。文章属于类型b的科学论文,即不是报告单个原创研究,而是综合评论某个主题。因此,我将按照类型b的要求,生成一份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及其单位: 苏珊·卡彭特(Susan Carpenter)、卢克·A.J.奥尼尔(Luke A.J. O’Neill)。 卡彭特教授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奥尼尔教授来自爱尔兰trinity生物医学科学学院。

出版时间和期刊: 2024年4月25日,发表于Cell杂志。

文章主题: 探讨过去50年来先天免疫系统研究的重大进展。

主要观点:

  1. 先天免疫研究在过去50年取得了飞跃式进展,使其从边缘地位逐渐走向中心舞台。传统观点认为,免疫系统主要涉及获得性免疫,即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动。而对于先天免疫,即所谓”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机制,则知之甚少。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先天免疫的关键组分和途径,极大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2. 模式识别受体(PRR)和其识别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发现,奠定了先天免疫研究的理论基础。查尔斯·简纳维于1989年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促进了此后PRR家族成员(如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C型lectin受体等)的相继发现。

  3. 炎症小体的发现成为先天免疫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炎症小体是细胞质中的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对活化细因子IL-1β和IL-18、引发炎性细胞调亡等都至关重要。不同的PRR家族成员(如NLRP3、NLRC4等)可组装不同的炎症小体,调控免疫反应。

  4. 核酸(DNA和RNA)感应受体的发现,揭示了先天免疫在病毒感染应答中的作用。酶环式GMP-AMP合酶(cGAS)能感应细胞质DNA并激活STING介导的I型干扰素产生;而RIG-I样受体(RLR)家族则负责识别病毒RNA。

  5. 先天免疫途径与获得性免疫存在密切联系,前者能促进后者的诱导。树突状细胞作为专业性抗原呈递细胞,通过PRR识别PAMP/DAMP后成熟并活化淋巴细胞,实现先天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交接”。

  6. 近年来,非编码RNA(如microRNA和lncRNA)在调控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7. 相较获得性免疫所拥有的”记忆”,先天免疫也存在”训练”和短期记忆的现象,这可能对疫苗研发产生启示意义。

  8. 先天免疫系统存在复杂的负反馈调控网络,维持稳态免疫平衡。多种分子和通路(如A20、SOCS、Treg等)参与了这一过程。

总的来说,先天免疫虽曾被视为简单、非特异性的防线,但通过50年的研究,其精密复杂的分子机制和关键地位已日益突显。针对先天免疫通路的药物靶向有望带来创新性疗法,应用于炎症病、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

文章意义: 全面总结了过去50年先天免疫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分子细节,展望了未来在疫苗佐剂优化、靶向治疗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对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免疫治疗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