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要作者为崔和瑞和赵黎明。崔和瑞是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副研究员,同时也是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赵黎明同样来自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得到了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与动态调控》的资助。该研究发表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本文的研究领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属于农业经济学与系统科学的交叉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系统理论,旨在通过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本质、演变方向和发展过程,从而为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系统理论的应用:作者首先介绍了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的定义、系统分析的内容(环境分析、目标分析、结构分析)以及系统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核心在于通过模型仿真和优化分析,确定系统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作者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RASDS)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其组成要素、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RASDS由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和农业技术五个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系统特征分析:作者进一步分析了RASDS的特征,包括开放复合性、动态性、不可逆性、非线性、反馈性、可控性、稳定性、跃进性、空间性和不确定性等。这些特征表明,RASDS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发展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系统层次与结构分析:作者对RASDS的层次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的层次性体现在从要素层次到整体层次的逐步整合,而系统的结构则表现为一种循环式立体网络结构。作者还对各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子系统在RASDS中的不同作用。
系统作用机制分析:作者基于协同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RASDS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作者指出,系统的有序结构依赖于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政策干预和观念更新等负熵流的引入来维持。
通过系统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复杂性:RASDS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发展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RASDS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通过系统分析进行优化。合理的系统结构能够促进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负熵流的作用:技术进步、政策干预和观念更新等负熵流是维持RASDS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引入这些负熵流,可以有效克服系统内部的熵增,促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本文首次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分析,提出了RASDS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其组成要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实践层面,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复杂问题。
本文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理论的应用:本文首次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分析,提出了RASDS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其组成要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多学科交叉:本文的研究涉及农业经济学、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点。
负熵流的概念引入:本文首次将负熵流的概念引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分析,强调了技术进步、政策干预和观念更新在系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空间协调和动态模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并为实践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总之,本文通过系统理论的应用,深入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复杂性及其作用机制,为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