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阐释与运行机制的综述性文章。以下是对该文档的详细报告:
作者与机构
本文的主要作者包括翟云、蒋敏娟和王伟玲,分别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文章发表于《电子政务》2021年第6期。
主题与背景
本文的主题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阐释与运行机制”。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具有高度中国实践特色的概念,涉及国家运作系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域数字化。文章基于现有文献和国内外数字化转型动态,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如何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
主要观点与论据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要素:
- 概念:数字化转型源于私营企业的实践,指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和政府的变革和重塑过程。与单纯的数字化(digitization)不同,数字化转型涉及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与战略模式的根本变革。
- 要素: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跨职能部门的协同、人才要素(如首席数字官)以及数据权利和安全也是重要因素。
数字化转型的应用领域:
- 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 数字政府:数字技术改变政府结构、功能、工作流程和服务提供方式,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 数字社会: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危机治理、社区治理中的应用,提升社会管理弹性。
- 数字生态:打造良好的数字化发展环境,包括数据要素市场规范、网络安全保护等。
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理:
- 高效性: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时间,减少中间消耗,提高资本周转率。
- 增值性:数字化通过降低成本、创新产品服务等释放新价值,推动数字经济规模化发展。
- 全局性:数字化转型需与企业发展战略深度结合,推动企业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迈进。
- 开放性:数字化转型推动组织变得更加智能敏捷,促进链条式、网络化组织生态的发展。
数字化转型的一般性框架:
- 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 数字政府:通过建立多个政府机构间无障碍的协作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间的应用共享,破除政府内外部之间的行政壁垒。
- 数字社会:社会活动的数字化,包括公共服务、城市和乡村、日常生活等内容。
- 数字生态:打造良好的数字化发展环境,包括数据要素市场规范、政策环境营造、网络安全保护等。
数据嵌入国家治理的动能释放:
- 数据共享:消弭数据隔阂,激发数据活力,推动部门间整合归集和重塑业务流程。
- 数据开放:培育公众参与精神,拓展数据价值链,激发经济活力与商业价值。
- 数据交易:畅通数据流通渠道,优化数据市场化配置,推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
- 数据跨境:数据跨境流动为构建基于国内运转及跨境流动的数据双循环生命周期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数据嵌入国家治理引发的风险挑战:
- 数据产权:主体不明、产权不清、授权不细是数字化转型亟待破解的首要难题。
- 数据垄断与安全:创新与安全是数字化转型一体之两翼,需防范数据垄断带来的大规模安全风险。
- 数据伦理与隐私保护:隐私保护和数据公平是数据伦理的两大核心,需在数据增值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 数据主权壁垒:数据跨境流通远远超出了具有物理边界特征的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需加快破除数据主权壁垒。
意义与价值
本文从系统性和全局性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相关议题,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框架基础。文章不仅梳理了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要素和应用领域,还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理和一般性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文章还指出了数据嵌入国家治理的动能释放和风险挑战,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亮点
- 综合性:文章从多个维度全面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涵盖了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等多个领域。
- 前瞻性:文章不仅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还展望了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数据嵌入国家治理的动能释放和风险挑战。
- 实践性:文章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总之,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数字化转型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强的学术论文,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