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颗粒湍流:进展与展望

期刊: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DOI:10.1146/annurev-fluid-030121-021103

1. 作者与发表信息

本文的主要作者是Luca BrandtFilippo Coletti,分别来自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挪威科技大学(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TNU)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文章发表于《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2022年第54卷,首次在线发布于2021年9月28日。

2. 文章主题与背景

本文的主题是颗粒-湍流相互作用(Particle-Laden Turbulence),特别是球形颗粒在均匀湍流和壁面湍流中的动力学行为。文章旨在回顾过去十年中该领域的快速进展,尤其是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如何推动了我们对颗粒-湍流相互作用的理解。文章重点关注了惯性颗粒(inertial particles)在湍流中的行为,特别是小颗粒和大颗粒在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表现。

3. 文章的主要观点与论据

文章分为多个部分,详细讨论了颗粒-湍流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以下是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其支持论据:

3.1 颗粒-湍流相互作用的参数空间

文章首先介绍了颗粒-湍流相互作用的参数空间,定义了多个无量纲参数,如斯托克斯数(Stokes number, St)密度比(ρp/ρf)颗粒尺寸与湍流最小尺度的比值(dp/η)。这些参数决定了颗粒在湍流中的动力学行为。文章指出,颗粒的响应时间(τp)和湍流的最小时间尺度(τη)的比值是决定颗粒行为的关键因素。

3.2 小颗粒在均匀湍流中的行为

文章详细讨论了小颗粒(dp < η)在均匀湍流中的行为,特别是惯性聚集(inertial clustering)优先采样(preferential sampling)现象。惯性聚集是指颗粒在湍流中倾向于聚集在特定的区域,而优先采样则是指颗粒倾向于停留在高应变率区域而非高涡量区域。文章引用了大量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支持了这些现象的普遍性。

3.3 大颗粒在湍流中的行为

对于大颗粒(dp > η),文章指出,颗粒的尺寸效应变得显著,几何效应和颗粒诱导的应力成为主导因素。大颗粒的动力学行为不仅取决于其响应时间,还取决于其尺寸与湍流尺度的比值。文章引用了多项研究,表明大颗粒在湍流中的沉降速度受到湍流的显著影响,尤其是在高浓度条件下。

3.4 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实验方面,粒子图像测速(PIV)粒子追踪测速(PTV)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颗粒-湍流相互作用的研究。数值模拟方面,颗粒解析直接数值模拟(PR-DNS)点粒子直接数值模拟(PP-DNS)成为研究颗粒-湍流相互作用的主要工具。文章指出,尽管数值模拟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高浓度条件下的模拟仍然面临挑战。

3.5 湍流调制与颗粒-流体耦合

文章讨论了颗粒对湍流的调制作用,特别是双向耦合(two-way coupling)四向耦合(four-way coupling)效应。双向耦合指的是颗粒对流体湍流的反馈作用,而四向耦合则进一步考虑了颗粒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文章指出,颗粒的存在可以显著改变湍流的能量耗散和雷诺应力分布,尤其是在高浓度条件下。

4. 文章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的意义在于系统回顾了颗粒-湍流相互作用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如何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文章不仅总结了当前的研究现状,还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如如何在高浓度条件下更准确地模拟颗粒-湍流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这些讨论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文章的亮点

文章的亮点在于其全面性和前瞻性。作者不仅回顾了过去十年的研究进展,还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的挑战。特别是,文章强调了重力在颗粒-湍流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指出在零重力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不能直接推广到其他条件。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惯性聚集优先采样现象的复杂性,指出这些现象的形成机制仍然存在争议。

6. 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几个关键方向: 1. 小颗粒与大颗粒研究的融合:当前研究主要分为小颗粒和大颗粒两个方向,未来需要在这两个方向之间架起桥梁,特别是在高浓度条件下的研究。 2. 点粒子模型的改进:尽管点粒子模型在高雷诺数条件下仍然是主要工具,但其与实验结果的定量一致性仍然不足,未来需要更准确地模拟颗粒在湍流中的受力情况。 3. 颗粒解析直接数值模拟的验证:在将颗粒解析直接数值模拟作为基准之前,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 4. 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三维成像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可以用于更高浓度条件下的颗粒动力学研究。

7. 结论

本文通过对颗粒-湍流相互作用领域的全面回顾,展示了该领域在过去十年中的快速进展。文章不仅总结了当前的研究现状,还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