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由Zeru Chen、Ruixuan Li、Jiajie Guo、Xiaorong Ye、Yang Zhou和Mingzhu Cao等人共同撰写的研究论文,发表于2025年的《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期刊。该研究首次探讨了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 RC)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RC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在EMS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中的价值。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异常生长,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尽管EMS的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尚无单一的非侵入性血清标志物能够准确诊断该疾病。先前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与EMS之间存在潜在关联,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残余胆固醇(RC)作为一种新兴的脂质标志物,已被证明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其在EMS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探讨RC与EMS之间的关系,并评估RC作为EMS风险预测标志物的潜力。
研究数据来源于2001年至2006年的NHANES数据库,共筛选了16,128名参与者,最终纳入1,840名符合条件的个体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暴露变量为RC,其计算方法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减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研究的主要结局变量为EMS的诊断,通过问卷调查获取。
研究采用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加权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亚组分析、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estricted Cubic Spline, RCS)等。此外,研究还使用了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算法评估RC在预测EMS中的相对重要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RC的诊断性能。
研究结果显示,RC与EMS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调整了所有潜在混杂因素后,RC每增加一个单位,EMS的发生风险增加135%。亚组分析进一步表明,这种关联在多个亚组中保持一致,尤其是在30-40岁女性、非西班牙裔黑人、已婚女性、低收入群体以及体重正常的女性中更为显著。此外,XGBoost分析表明,RC在预测EMS中的重要性高于其他脂质标志物(如LDL-C和HDL-C)。ROC分析显示,RC的AUC值为0.614,表明其具有中等程度的诊断能力,优于传统的脂质标志物。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RC与EMS之间的显著关联,表明RC可能作为EM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尽管RC的诊断性能尚不足以作为独立的诊断工具,但其在风险分层和早期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为EMS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高风险人群中,RC的动态监测可能有助于早期干预和疾病管理。
尽管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的横断面设计无法确定RC与EMS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EMS的诊断依赖于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回忆偏倚。此外,研究未纳入一些可能影响结果的生活方式因素(如体力活动),且缺乏关于EMS严重程度的分期数据。未来的研究需要通过前瞻性队列设计和更详细的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RC在EMS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分析NHANES数据,首次揭示了RC与EMS之间的显著关联,表明RC可能作为EM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尽管其诊断性能尚需进一步验证,但研究结果为EMS的早期筛查和风险分层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