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由Jakub Złotowski、Kumar Yogeeswaran和Christoph Bartneck共同撰写的研究论文,发表于2017年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该研究主要探讨了自主机器人(autonomous robots)对人类身份、独特性、安全性和资源的威胁,以及这些威胁如何影响人们对机器人的态度和对机器人研究的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主机器人逐渐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然而,尽管自主机器人在提高效率和便利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公众对其的接受度却存在显著差异。许多人对自主机器人持负面态度,担心它们可能威胁到人类的工作、安全、资源以及人类的独特性和身份。尽管媒体和学术界对自主机器人的潜在威胁进行了广泛讨论,但此前的研究并未从实证角度探讨自主性如何影响机器人的社会接受度。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实验研究自主机器人对人类感知到的威胁、态度以及对机器人研究支持的影响。
研究通过在线实验平台Amazon Mechanical Turk招募了239名美国参与者,最终有效样本为176人。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观看一段展示机器人执行各种任务的视频。视频中的机器人被描述为“自主的”(能够根据情况自主决定是否遵循人类指令)或“非自主的”(只能遵循人类指令)。视频内容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对机器人自主性的描述。
在观看视频后,参与者完成了一系列问卷,评估他们对机器人感知到的威胁(包括现实威胁和身份威胁)、对机器人的负面态度以及对机器人研究的支持程度。现实威胁(realistic threat)指机器人对人类工作、资源和安全的威胁,而身份威胁(identity threat)则指机器人对人类独特性和身份的威胁。
研究结果表明,观看自主机器人视频的参与者比观看非自主机器人视频的参与者感知到更高的现实威胁和身份威胁。具体来说,自主机器人被认为对人类的工作、安全和资源构成更大的威胁,同时也被认为对人类独特性和身份构成更大的威胁。此外,自主机器人还引发了更强的负面态度,尤其是对机器人社会影响和情感互动的负面态度。然而,自主性对机器人与人类互动的态度影响不显著。
研究还发现,现实威胁和身份威胁在自主机器人与负面态度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自主机器人通过增加现实威胁和身份威胁,间接导致人们对机器人社会影响和情感互动的负面态度。此外,自主机器人还降低了人们对机器人研究的支持,这一效应同样由现实威胁和身份威胁中介。
本研究的结论表明,自主机器人比非自主机器人更容易引发人类的威胁感知和负面态度。这种威胁感知不仅涉及对人类工作、安全和资源的现实威胁,还涉及对人类独特性和身份的身份威胁。这些威胁进一步导致人们对机器人社会影响和情感互动的负面态度,并减少了对机器人研究的支持。研究结果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提示研究人员在设计和推广自主机器人时需要考虑公众的接受度。
本研究为理解公众对自主机器人的态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自主机器人可能通过威胁人类的安全、资源和独特性,引发负面态度和对机器人研究的反对。因此,未来的机器人研究不仅需要关注技术层面的创新,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设计和社会宣传来减少公众的威胁感知,提高自主机器人的社会接受度。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主机器人的态度差异,以及如何通过增强机器人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来减少威胁感知。此外,研究还可以探讨个体差异(如人格特质和社会地位)如何影响人们对自主机器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