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关于硅肺病(silicosis)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发表于2024年7月10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题为“Pulmonary osteoclast-like cells in silica-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研究由Yoshihiro Hasegawa、Jennifer M. Franks、Cole Trapnell和Francis X. McCormack等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学者共同完成,主要研究机构包括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华盛顿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等。
硅肺病是一种由吸入结晶硅颗粒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全球范围内有大量工人受到其影响。尽管硅肺病的病理机制复杂,但其核心过程涉及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的激活、炎症小体的释放、活性氧的产生以及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释放。然而,硅肺病的具体病理机制尚不明确,这限制了有效治疗手段的开发。本研究旨在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单核RNA测序(snRNA-seq)等技术,深入探讨硅肺病中肺纤维化的机制,特别是肺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s)分化的过程。
研究分为多个步骤,首先通过小鼠模型和人类肺组织样本,结合组织学、生化和生理学评估,研究了硅肺病的病理特征。研究使用了C57BL/6J小鼠模型,通过气管内注射硅颗粒诱导硅肺病,并在不同时间点(0天、7天、28天、56天)收集肺组织进行单核RNA测序。此外,研究还分析了来自煤矿工人的肺组织样本,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鉴定了肺纤维化患者中的破骨细胞样细胞。
研究发现,硅颗粒诱导了肺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分化,这一过程由破骨细胞生成因子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β Ligand)的诱导驱动。RANKL主要由肺淋巴细胞和肺泡II型细胞产生。通过抗RANKL单克隆抗体治疗,研究成功抑制了硅诱导的破骨细胞样细胞分化,并减轻了肺纤维化。研究还发现,破骨细胞样细胞通过持续释放骨吸收蛋白酶和盐酸,导致了肺组织的渐进性损伤。
研究揭示了硅肺病中肺纤维化的新机制,即硅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样细胞分化在肺损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硅肺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特别是通过抑制RANKL信号通路来减轻肺纤维化。研究还展示了单细胞基因组学在复杂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强大能力,为未来开发针对硅肺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还探讨了破骨细胞样细胞在肺组织中的长期存在及其对肺纤维化的持续影响,提示了硅颗粒在肺中的持久性及其对疾病的长期推动作用。此外,研究还提出了破骨细胞样细胞在其他肺部疾病中的潜在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对硅肺病病理机制的理解,还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