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转录组分析揭示蓝鲶鱼精子在冷冻保存中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DOI:10.3390/ijms23147618

本文是一篇关于蓝鲶鱼(Ictalurus furcatus)精子在冷冻保存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的转录组分析研究,发表于2022年7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期刊。研究由Haolong Wang、Helen R. Montague、Hana N. Hess、Ying Zhang、Gavin L. Aguilar、Rex A. Dunham、Ian A. E. Butts和Xu Wang等作者共同完成,主要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的兽医学院和渔业、水产与水生科学学院。

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动物蛋白需求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56%。水产养殖作为快速增长的行业,提供了满足这一需求的潜力。蓝鲶鱼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杂交种因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抗病性强,占据了美国鲶鱼产量的50%以上。然而,杂交鲶鱼的自然繁殖率极低,精子的收集通常需要通过致死性的睾丸切除手术进行。因此,精子的冷冻保存成为杂交鲶鱼繁殖的关键技术。然而,冷冻保存后的精子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胚胎孵化率波动较大。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冷冻保存对蓝鲶鱼精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冷冻损伤的分子机制,并为精子质量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基础。

研究方法

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精子样本的收集与冷冻保存:从成熟的蓝鲶鱼雄性个体中收集精子样本,部分样本进行冷冻保存,另一部分作为新鲜样本进行对照。 2. 精子质量评估: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评估精子的运动参数(如曲线速度、渐进运动速度等),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氧化应激水平和DNA碎片化程度。 3. RNA提取与转录组测序:从新鲜和冷冻保存的精子样本中提取RNA,进行RNA测序(RNA-seq),分析基因表达的变化。 4. 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冷冻保存后显著上调或下调的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 5. qRT-PCR验证: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确保RNA-seq结果的可靠性。

主要结果

  1. 精子质量的变化:冷冻保存显著降低了精子的运动能力,增加了氧化应激水平和DNA碎片化程度。
  2. 基因表达的变化:RNA-seq分析发现,冷冻保存后849个基因显著上调,143个基因显著下调。上调的基因主要涉及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蛋白质折叠与降解等过程。
  3. 功能富集分析: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精子运动相关的纤毛和微管功能、线粒体功能、以及抗氧化应激相关的通路中。特别是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上调,表明冷冻保存后精子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来应对氧化应激。
  4. 补偿性变化:冷冻保存后,精子通过上调与纤毛结构、蛋白质折叠和降解相关的基因,部分恢复了精子的运动能力。此外,抗凋亡基因的上调也表明精子在冷冻保存后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维持其功能。

研究意义

本研究首次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了蓝鲶鱼精子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的分子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冷冻保存不仅对精子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通过一系列补偿性基因表达变化来部分抵消这些负面影响。这些发现为未来进一步探索精子冷冻保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开发精子质量的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研究亮点

  1. 首次全面揭示了冷冻保存对蓝鲶鱼精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特别是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上调。
  2. 发现了精子在冷冻保存后的补偿性变化,如纤毛结构和抗凋亡基因的上调,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精子在冷冻保存后维持其功能。
  3. 为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的优化提供了分子层面的理论依据,并为未来开发精子质量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潜在候选基因。

结论

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了蓝鲶鱼精子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的分子响应机制,发现冷冻保存不仅对精子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通过一系列补偿性基因表达变化来部分抵消这些负面影响。这些发现为未来进一步探索精子冷冻保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开发精子质量的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