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接受美学视角下京剧《凤还巢》中的幽默翻译

本文是一篇关于京剧《凤还巢》中幽默翻译的硕士学位论文,作者为刘怡君,指导教师王霞,论文于2023年6月18日由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提交。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讨了译者在将京剧《凤还巢》中的幽默元素由中文成功再现至英文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尤其在唱词和对白中幽默的再现上。

京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集视觉、口头和音乐元素于一体,是中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京剧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和欣赏,对其进行准确的英文翻译以便国外观众理解其内涵和魅力,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京剧的翻译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在保留其文化韵味的同时,准确传达其中的幽默效果。

为了探讨幽默翻译的有效策略,本文选择了魏莉莎教授翻译的《凤还巢》作为研究对象。魏莉莎教授在戏剧理论上造诣颇深,能够精准地捕捉和再现京剧的文化精髓及其戏剧性的幽默效果。她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一种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替代和再创造的方法,处理双关语和复杂的幽默翻译问题,尽可能地恢复原作的故事内容、语言特征和文体风格。

论文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魏莉莎教授是如何在翻译前、翻译中和翻译后进行合作翻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在翻译前,她会察看中国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并与中国译者合作,了解唱词的结构、韵脚及其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她会与合作译者反复讨论,直到找到最合适的译法。在翻译后的舞台演出中,她还会根据国际观众的反馈再次修改和定稿译文。

这表明,魏莉莎教授在作品翻译的每个步骤中,都十分重视观众的接受和反应,以确保译本不仅能被目标受众理解,而且能准确传达幽默的艺术效果,使京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最后,本文不仅为京剧中特殊的翻译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还对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通过将观众的心理期待和文化背景作为翻译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强调了翻译活动中“视域融合”的重要性,为其他文化作品的翻译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经验。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