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翔的硕士学位论文《京剧服饰文化术语翻译研究》深入探讨了京剧服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难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三种不同译本的翻译策略,探索出更佳的术语翻译方法,以便更好地在国际上推广京剧文化。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服饰被视为文化象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然而,京剧服装的丰富多彩和深厚的文化背景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需要翻译者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者,更是文化的桥梁搭建者。
论文选取“大衣”、“二衣”和“三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协调翻译理论探讨如何在术语翻译中协调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确保翻译不仅准确而且能够传达出原文本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孙宏翔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对比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他将谭元杰的《中国京剧服装图谱》、赵少华的《中国京剧服饰》和美国学者Alexander B. Bonds的《Beijing Opera Costumes: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of Character and Culture》作为语料来源,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通过对这些文本中京剧服饰术语翻译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版本在翻译方法选择及对文化内涵的传达上存在的异同,从中总结出京剧服饰术语翻译的最佳实践。
协调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界的一种新兴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协调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差异,以达到信、达、雅的翻译目标。在京剧服饰文化的翻译中,协调翻译理论的应用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京剧服装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哲学和历史背景。
论文通过多角度分析,提出在京剧服饰文化术语翻译中,单一的翻译策略无法适用所有术语,必须根据上下文灵活运用协调策略,平衡文化差异,减小术语翻译中可能产生的文化异常与误解。
孙宏翔详细介绍了京剧服饰的起源及其艺术特点。京剧服饰一般分为文装(“大衣”)、武装(“二衣”)和内衣、鞋靴等配饰(“三衣”),呈现了独特的艺术色彩、符号性、程式性和舞蹈性等艺术特征。
服饰的颜色和图案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如“龙纹”象征皇权与威严,这种色彩图案的使用,在翻译中需要特别注意传达其文化背景信息,避免单纯的表面颜色翻译导致文化误解。
对三个版本的比较分析显示,各自的翻译策略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此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如何在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中找到最佳翻译方案。通过具体实例,研究展现了协调翻译理论在实操中如何协调整合不同方法提高术语翻译质量。
论文的结论部分对三位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提出京剧服饰文化术语翻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孙宏翔的研究对京剧服饰文化术语的翻译实践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为未来文化术语翻译提供新视角,对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京剧服饰文化术语的翻译不仅涉及中外语言的转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孙宏翔的研究丰富了京剧文化的研究视角,通过协调翻译理论的深入应用,提出了多种可行的翻译策略,为京剧服饰文化术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