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目的论视角下的京剧剧本翻译探索

学术报告

本文是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作者是孙二东,指导教师是黄开红,所属专业为英语笔译。本研究基于目的论(Skopos Theory),探讨了京剧《锁麟囊》剧本翻译的实践与方法,研究发表在西南科技大学的学位论文中,提交时间为2017年6月18日。

学术背景

京剧自1790年形成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全球化和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京剧传播到国外,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意义。京剧剧本的英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目的论为这种翻译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目的论强调翻译活动的目的性,认为翻译应根据预期的目的来进行,这一理论对京剧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流程

研究的中心是对京剧《锁麟囊》剧本的翻译实践,分为翻译任务的描述、翻译过程、案例分析、翻译评估及实践总结几个部分。作者选取了《锁麟囊》的第二章、第六章、第十章和第十五章作为翻译文本,并通过读原文、查阅相关资料、观看《锁麟囊》表演等步骤完成了翻译准备。

翻译过程中,针对原文中大量押韵的诗句和句法复杂性的挑战,在目的论指导下,作者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包括增加必要的连接词、词性转换、句式转换、注释增译等方法。

主要结果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在于音韵和意义的对仗句式的翻译,为此,作者运用了词性转换,如将名词转为形容词,以及补充增译等方法,使得翻译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同时,在翻译策略上,遵循了目的论的各项原则,包括译文应与目标文本内部连贯、与源文本连贯,以及翻译活动应符合其预定目的等。

结论与价值

目的论强调翻译的功能性,通过深刻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可以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通过本研究,作者总结了一些关于文学翻译的特点,这不仅提高了京剧在海外的可接受性,也为其他类似的文化翻译实践提供了参考。

研究亮点

本文的亮点在于其翻译策略的灵活应用,以及对目的论的深入运用,为京剧的英译和其他文化作品的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其他有价值内容

在翻译评估部分,作者通过自评、同行评估和大众评估收集反馈意见,指出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尽管存在时间和经验的局限,本文的研究为实现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