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题为《A Review of Radiation-Induced Alterations of Multi-Omic Profiles, Radiation Injury Biomarkers, and Countermeasures》的研究综述发表在Radiation Research期刊上(2023,卷199,第89–111页),主要作者包括Sushil K. Shakyawar、Nitish K. Mishra、Neetha N. Vellichirammal等,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制药研究所、以及武装部队放射生物学研究所等多家机构。本篇评述对近年来辐射生物学领域中的多组学数据解析、生物标志物识别和放射损伤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总结,为对抗核辐射相关风险提供了科学支撑。
随着核能利用的增加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业事故、职业危害和核恐怖主义威胁的扩大,人们对电离辐射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关注。尤其是高剂量电离辐射(如核爆炸或核事故后暴露)会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造成复杂的损伤。典型急性辐射综合征(ARS)包括造血系统、胃肠系统及神经血管系统损伤。辐射除了对DNA造成直接损伤外,还会通过细胞内水分子的辐解作用产生自由基和过氧化物,进一步加深生物体负担。
研究显示,不同剂量暴露会引起全身范围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的显著变化。通过高分辨组学平台获取的多组学数据,有助于全面识别与放射损伤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及潜在对策(例如,减少辐射后损伤的保护药物或治理干预措施)。本篇综述通过梳理多组学领域的辐射诱导变化、标志物开发以及最新的防辐射药物应用,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因组变化 在多个模式动物中,辐射诱导的基因组变化,包括拷贝数变异(CNV)、DNA断裂、聚簇突变以及基因融合等已被明确识别。例如:
转录组变化 基因表达变化被广泛研究并向辐射生物标志物的方向应用。研究显示:
蛋白组变化 放射暴露能够显著改变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多数与DNA修复、细胞代谢及免疫反应相关。尤其在大剂量辐射后,这些变化可以用以实时分析辐射的生物效应。
代谢组变化 代谢组学研究增强了对辐射诱导机体生化变化的理解,例如:
脂质组变化 脂质组学分析表明,辐射会显著改变生物体内脂肪酸、磷脂及其他脂类分子的分布和丰度,尤其是在炎症过程中。这些分子可以作为辐射诱导损伤的可靠表征。
微生物组变化 辐射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引发广泛关注。研究发现:
FDA批准药物 目前已有多款辐射对策药物通过了FDA批准,用于促进造血系统恢复及中和急性辐射综合征的危害。例如:
候选防护药剂
抗氧化剂
双重用途药物 若干药物既可用作辐射暴露前的防护剂,也可用作暴露后的缓解剂。例如,β-葡聚糖和5-Androstenediol(5-AED)在动物模型中显示了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
本综述系统回顾了近年来辐射对多组学变化的研究与对策开发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稳定的生物标志物筛选技术及有效的保护性药物。通过对不同辐射剂量和动物模型(包括人类)的数据分析,确立了潜在的放射损伤修复途径。这些研究为未来针对核辐射风险、开发创新治疗方法以及优化公众健康保护方案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