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高血糖管理

期刊:Joint British Diabetes Societies for Inpatient Care

此指导文件由Joint British Diabetes Societies(JBDS)针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制定,于2023年1月更新。以下是对该科学文献的全面总结和分析。


研究背景和目的

文件起草单位与发布背景

本文件由Joint British Diabetes Societies (JBDS)开发,包括来自英国不同医疗机构、多位知名医生和专家的协作,得到Royal College of Nursing支持,旨在指导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治疗引起的高血糖及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糖尿病的管理。这些指导文件适用于住院及门诊病人管理,并能下载以供公共和专业医疗团队免费使用。它提供的建议基于证据及实际临床经验。

为什么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高血糖问题?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强效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和癌症辅助治疗等多种疾病。然而,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严重的代谢性副作用,尤其是高血糖和糖尿病。数据显示,高达18.6%的患者会因糖皮质激素治疗发展为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可能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导致急性高血糖症状及相关并发症(如感染风险增加)。因此,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防止代谢并发症意义重大。

研究和指导的目标

本文件旨在构建一个框架,用于糖皮质激素(例如强效的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诱导的高血糖管理,明确住院及门诊病人的血糖监测目标及使用降糖药物的具体策略。


文件主要内容概述

文件结构与更新内容

  • 当前版本的更新包括:
    1. 将管理算法移至文档前部,使其更易于获取。
    2. 修订了临床目标以减少低血糖风险。
    3. 增添了新章节,讨论地塞米松应用与COVID-19相关管理。
    4. 为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癌症患者和衰弱老人)提供了个性化管理策略。

糖皮质激素诱导高血糖的管理策略

1. 病理机制及易感人群

糖皮质激素诱导高血糖的机制包括β细胞功能减弱及对胰岛素的周围抵抗,其具体表现为肝糖输出增加、肌肉及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受损。高风险人群包括: - 既往诊断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 - 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妊娠糖尿病史等高危人群。 - 患有葡萄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的患者。

2. 血糖目标及监测

针对不同的临床人群,文件设定了具体血糖管理目标: - 一般住院患者目标:6-10 mmol/L,允许6-12 mmol/L范围。 - 弱势人群(如认知障碍或晚期病患):目标宽松至6-15 mmol/L。 文件建议在糖皮质激素使用前对高风险患者进行HbA1c基线检测,并定期监测餐后及晚餐前血糖以识别高血糖发展。

3. 药物治疗方案

(1)单日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高血糖管理
若患者使用晨间一次性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推荐使用降糖药包括: - 硫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早间单次剂量递增至240mg/日,若效果不佳可增加晚间剂量,至总剂量320mg/日。 - 基础胰岛素(如Humulin I或Insuman Basal):适合全天高血糖患者,起始剂量10单位,并每日根据目标血糖增加10%-20%。
- 二甲双胍:对长期避免胰岛素抵抗可能有益。

(2)多日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高血糖管理
包括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多剂量治疗,需更密集的监测和个性化治疗策略。推荐初始使用格列齐特,但若血糖控制困难,可改用基础胰岛素或基础+餐时胰岛素联合方案。严重高血糖状态患者需短期静脉胰岛素输注(VRIII)。

4. 特殊人群及病例方案

  • 妊娠妇女及妊娠糖尿病:需要严格血糖管理(4-7 mmol/L),常用逐餐胰岛素注射方案或VRIII调控。
  • COVID-19感染患者应用地塞米松:急性糖耐量下降是COVID-19感染患者多数死亡病例伴发问题,推荐早期胰岛素干预及个性化剂量调整。

核心亮点及意义

学术与临床价值

  1. 科学性及先进性:本文件参考英国及欧洲广泛临床试验数据,并结合最新COVID-19背景下的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 操作性强:将复杂的高血糖管理转化为算法形式,图表化呈现;多种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策略,帮助减少低血糖风险。
  3. 关注特殊人群需求: 包括癌症或弱势群体在住院期间的血糖控制、妊娠期间的高血糖防治,从疾病进展到死亡期的全面照护。

应用价值

  • 帮助医疗团队识别和及时干预糖皮质激素诱导高血糖,规范药物管理。
  • 有效减少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对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
  • 指导医疗团队和社区医生之间的沟通,特别是高危患者的出院随访和长期监控。

文件充分综合了研究证据和临床共识,将长期养护和安全治疗理念与多学科合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强有力指导。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