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黄颡鱼线粒体凋亡途径关键基因的鉴定及其对高脂饮食的转录反应

期刊:Frontiers in PhysiologyDOI:10.3389/fphys.2019.00921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单篇原创研究的学术报告。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生成的详细学术报告:


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Dan-Dan Li、Shi-Cheng Ling、Kun Wu和Zhi Luo。研究由华中农业大学渔业学院淡水动物育种重点实验室以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品生产过程实验室共同完成。研究论文于2019年8月2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Physiology》期刊上。

学术背景
本研究的主要科学领域是水生生理学,特别是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细胞凋亡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高度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在多种生理或病理刺激下被触发。哺乳动物中,细胞凋亡主要通过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和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两种主要途径实现。然而,关于鱼类中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基因的分子特征和组织表达谱的研究非常有限。黄颡鱼是一种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但在高脂饮食(HFD)条件下,其肝脏和内脏组织中脂肪沉积过多,可能导致生长性能下降和健康状况恶化。因此,本研究旨在克隆黄颡鱼中线粒体凋亡途径的五个关键基因(CYCS、APAF1、CASP9、CASP3A和CASP3B)的全长cDNA序列,并探讨其组织表达谱以及对高脂饮食的转录响应。

研究流程
研究分为两个主要实验。
实验1:克隆CYCS、APAF1、CASP9、CASP3A和CASP3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研究其mRNA组织表达谱。实验对象为黄颡鱼,初始体重为16.5 ± 3.4 g。鱼类在室内玻璃纤维缸中养殖,经过两周的适应期后,采集肝脏、肌肉、脾脏、肠道、鳃、肠系膜脂肪、心脏、肾脏和卵巢组织,提取RNA并进行cDNA合成。通过RT-PCR和3′-及5′-RACE PCR技术克隆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SMART程序和NCBI的CDD工具分析蛋白质结构域。
实验2:研究高脂饮食对黄颡鱼不同组织中CYCS、APAF1、CASP9、CASP3A和CASP3B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实验设计了两种饲料,脂肪含量分别为6%(对照组)和10%(高脂饮食组)。实验持续8周,结束后采集肠系膜脂肪、肠道、卵巢、肾脏、心脏、脾脏和鳃组织,通过q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水平。数据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采用t检验和ANOVA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结果
研究成功克隆了CYCS、APAF1、CASP9、CASP3A和CASP3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分析了其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和结构域特征。组织表达谱显示,这些基因在所有测试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因组织而异。例如,CYCS mRNA在卵巢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肾脏、肝脏、肠系膜脂肪和肠道组织中表达最低。APAF1 mRNA在脾脏和肾脏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心脏、肠道、肠系膜脂肪、肌肉、肝脏和卵巢组织中表达最低。CASP9 mRNA在脾脏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心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最低。CASP3A和CASP3B mRNA在脾脏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较低。
高脂饮食对这些基因的mRNA表达具有组织依赖性。在肠系膜脂肪、肠道、卵巢和肾脏组织中,高脂饮食上调了部分基因的表达,表明这些组织中凋亡被诱导。而在心脏、脾脏和鳃组织中,高脂饮食下调了部分基因的表达,表明这些组织中凋亡被抑制。

结论
本研究首次克隆了黄颡鱼中线粒体凋亡途径的五个关键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揭示了其组织表达谱以及对高脂饮食的转录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脂饮食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影响不同组织的凋亡过程,进而可能影响黄颡鱼的代谢和健康状况。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功能提供了基础,并揭示了营养变化对这些基因的关键作用。

研究亮点
1. 首次克隆了黄颡鱼中CYCS和APAF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填补了鱼类相关研究的空白。
2. 揭示了高脂饮食对不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性调控,为理解高脂饮食对鱼类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3. 研究采用RT-PCR、RACE PCR和qPCR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了这些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进化关系,进一步支持了其功能保守性的假设。此外,研究还探讨了高脂饮食对黄颡鱼组织中凋亡过程的潜在机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篇报告详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结果和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