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即专家意见和共识性文件。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的学术报告:
作者与发表信息
本文由Alan H.B. Wu(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Robert H. Christenson(马里兰大学)、Dina N. Greene(华盛顿大学)、Allan S. Jaffe(梅奥诊所)、Peter A. Kavsak(麦克马斯特大学)、Jordi Ordonez-Llanos(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和Fred S. Apple(明尼苏达大学)等专家共同撰写,发表于2018年的《Clinical Chemistry》期刊。该文档是由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和国际临床化学与实验室医学联合会(IFCC)心脏生物标志物应用工作组(TF-CB)共同发布的专家共识,旨在为高灵敏度心肌肌钙蛋白(hs-cTn)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室实践建议。
主题与背景
本文的主题是高灵敏度心肌肌钙蛋白(hs-cTn)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应用。心肌肌钙蛋白(cTn)是诊断心肌梗死(MI)和心肌损伤的关键生物标志物。随着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发展,cTn的检测下限显著降低,使得早期诊断和风险分层成为可能。然而,hs-cTn检测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质量控制、结果报告、临床沟通等问题。本文基于专家意见,提出了10个关键主题的实践建议,以优化hs-cTn检测的临床应用。
主要观点与论据
1. 质量控制(QC)的使用
专家建议,实验室在使用hs-cTn检测时,应每天至少测量三种不同浓度的QC材料,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传统cTn检测,至少需要两种浓度的QC材料。QC材料的浓度应涵盖检测下限(LoD)到99百分位上限(URL)的范围,以确保在临床决策关键点的检测性能。
可报告下限的验证
hs-cTn检测的可报告下限应包括空白限(LoB)、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实验室应在检测实施前验证这些参数,并定期进行重新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特别是在美国,由于FDA的限制,实验室只能报告到LoQ,但专家建议未来应允许报告到LoD。
报告单位的选择
hs-cTn检测结果应以ng/L为单位报告,且不保留小数位。对于QC数据,建议保留一位小数。这种单位选择有助于避免小数点后的零值混淆,并符合国际单位制(SI)的规范。
性别特异性99百分位上限
hs-cTn检测的99百分位上限应根据性别进行区分,因为男性和女性的参考值存在显著差异。专家建议,参考人群应至少包括300名男性和300名女性,并通过严格的健康筛查排除潜在疾病。
hs-cTn检测的定义
专家重申了IFCC TF-CB提出的hs-cTn检测定义:检测的变异系数(CV)在99百分位上限应≤10%,并且在至少50%的健康人群中能够检测到高于LoD的浓度。这一标准有助于区分hs-cTn检测与传统cTn检测。
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实验室应教育临床医生关于hs-cTn检测的前分析和分析问题,例如样本采集、溶血、干扰物质等。此外,实验室还应解释不同cTn检测的敏感性差异,特别是在患者转院或多平台检测的情况下。
研究中的变量记录
专家建议,所有使用cTn检测的研究都应详细记录前分析和分析变量,例如样本类型、存储条件、检测方法等。这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检测结果的标准化与协调
专家呼吁开发可交换的标准参考材料(SRM),以协调不同cTn检测的结果。尽管目前尚未实现完全标准化,但SRM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检测间的偏差。
结果报告的时效性
专家建议,cTn检测结果应在样本接收后60分钟内报告,并努力将样本采集到结果报告的时间缩短至60分钟以内。快速报告有助于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效率。
cT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专家强调了cTn浓度随时间变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实验室应帮助临床医生区分cTn浓度的生物学变异和分析变异,以优化临床决策。
意义与价值
本文为hs-cTn检测的实验室实践提供了全面的专家共识,填补了现有指南和文献的空白。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提高hs-cTn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导,优化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此外,本文还强调了标准化、沟通和教育的重要性,为未来hs-cTn检测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这篇报告详细介绍了文档的主要观点及其论据,并阐明了其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