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是限制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9.6亿公顷土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大多数盐碱化土壤不适合普通作物生长,但却是重要的土地储备,并且蕴藏着丰富的耐盐植物资源。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是一种典型的泌盐盐生植物,能够通过叶片和茎上的多细胞盐腺分泌盐分,从而减少体内离子含量。然而,二色补血草在高盐胁迫下的代谢途径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揭示二色补血草在盐胁迫下的关键代谢途径,以期为耐盐作物的培育和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由山东师范大学的Zhihui Zhu、Yuqing Zhou、Xiuyue Liu、Fanxia Meng、Chenhan Xu和Min Chen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并于2024年11月发表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研究团队通过对二色补血草在不同盐浓度(0 mM、100 mM、200 mM、300 mM和400 mM NaCl)处理下的生长、生理、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应对盐胁迫的关键代谢途径。
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植物培养与盐处理:二色补血草种子在黄河流域盐碱地采集后,经过培养至六叶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 2. 生长与生理指标测定:测定植物的生长参数(如根长、叶面积、干重等)、光合作用参数(如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 3. 转录组测序与分析:对不同盐处理下的植物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功能注释。 4. 代谢组分析: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ESI-MS/MS)对植物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DAMs)。 5. 数据整合与分析: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联合分析,揭示二色补血草在盐胁迫下的关键代谢途径。
本研究首次通过综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揭示了二色补血草在盐胁迫下的关键代谢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低盐胁迫下,二色补血草通过增加有机可溶性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来应对渗透和氧化胁迫;而在高盐胁迫下,植物则通过增加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来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还为耐盐作物的培育和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通过综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揭示了二色补血草在盐胁迫下的关键代谢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低盐胁迫下,二色补血草通过增加有机可溶性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来应对渗透和氧化胁迫;而在高盐胁迫下,植物则通过增加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来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还为耐盐作物的培育和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