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Ning Wang、Linhao Tang和Huizhong Pan共同撰写,发表于《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期刊,2018年10月17日接受发表。研究的主要机构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地址位于中国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邮编201804。该研究旨在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比较和评估,探讨不同国家在电动汽车推广中的激励政策效果,特别是财政激励和非财政激励对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影响。
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激励政策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了100万辆,达到了126万辆。尽管补贴政策被认为是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但许多国家(如中国、美国和德国)计划逐步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因此,研究哪些关键因素(包括激励措施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能够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对于政策制定者调整和完善其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2015年30个国家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与激励政策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一些可能导致不同国家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差异的潜在因素,并创新性地将非财政政策纳入回归模型。研究数据来源于国际能源署(IEA)、欧洲替代燃料观测站(EAFO)、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
研究结果显示,充电基础设施密度、燃料价格和道路优先权是显著正向影响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其中,道路优先权的标准化系数最高,表明其对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预测能力最强。相比之下,财政激励(如直接补贴和税收减免)对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影响不再显著。此外,收入水平、费用减免和电力供应优惠虽然与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显著相关,但在回归模型中并不显著。
研究得出结论,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取消,道路优先权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扩展将成为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措施。政府应优先为电动汽车提供道路优先权,并扩大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此外,尽管直接补贴的作用减弱,税收减免、费用减免和电力供应优惠等政策仍应保留,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初期阶段,政府应提供财政激励以培育市场。
研究还指出,尽管财政激励在短期内对电动汽车市场有显著影响,但随着市场的成熟,非财政激励措施(如道路优先权和充电基础设施)的作用将更加突出。这一发现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8BJL07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kx0170020172681)和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692109400)的资助。
通过本研究,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激励措施对电动汽车市场的影响,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