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政策激励是否推动电动汽车的采用?来自中国的证据

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DOI:10.1016/j.tra.2021.05.013

本文发表于《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期刊,2021年6月10日在线发布,作者包括Xiaoling Liu、Xiaohua Sun、Hui Zheng和Dongdong Huang,分别来自大连海事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南开大学。该研究聚焦于中国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s)产业的发展,旨在探讨政府激励政策对电动汽车在公共和私人领域采用的影响。

研究背景与动机

电动汽车因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受到全球政府的广泛支持。然而,尽管政府推出了多种激励政策,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大多数国家仍低于5%。特别是在中国,尽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但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显著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研究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政策激励效果,尤其是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与数据

研究基于2009年至2018年间中国61个城市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策略解决充电设施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将政策激励分为财政激励和便利措施两类,财政激励包括购车补贴、车辆购置税减免等,便利措施则包括充电设施建设、免限购政策等。研究还通过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和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等方法,分析了这些政策对电动汽车在公共和私人领域采用的影响。

主要结果

  1. 公共领域:财政补贴对电动公交车的推广效果显著,但对商用电动汽车的促进作用主要依赖于充电设施建设和燃油价格上涨。充电设施的建设对商用电动汽车的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
  2. 私人领域:便利措施(如充电站建设和免限购政策)显著提高了私人电动汽车的需求,而财政激励的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免限购政策对私人电动汽车的推广效果最为显著。

结论与意义

研究表明,财政补贴在公共领域(尤其是电动公交车)的推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私人领域的效果有限。相比之下,便利措施(如充电设施建设和免限购政策)对私人电动汽车的推广更为有效。这一发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是在补贴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其他政策手段维持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

研究亮点

  1. 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研究不仅关注私人领域的电动汽车推广,还首次系统分析了公共领域的政策效果。
  2. 内生性问题的解决:通过工具变量策略,研究有效解决了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需求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3. 政策建议的实用性: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如将补贴转向电池技术研发、设计商业运营模式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尽管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数据未能区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细化产品属性。此外,政策激励的效果可能因市场和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未来研究可以在更广泛的市场背景下进行验证。

总结

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中政策激励的差异化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不仅丰富了电动汽车政策效果的理论研究,还为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