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由Julieta Galante、Géraldine Dufour、Maris Vainre等多名学者主导的一项科研成果,题为“A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Resilience to Stres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Mindful Student Study): A Pragmatic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研究的宗旨是探讨正念干预是否能有效提高大学生面对压力的韧性。本研究获得剑桥大学、国家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等机构资助。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大学,这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显著增长。然而,目前尚无明确结论表明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增加是由于心理障碍的普遍化还是其他因素,如寻求支持的社会污名减少。其中,大学生活提供了一个黄金但未被充分利用的机会,预防青年心理疾病是这一研究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近年来,“正念”(Mindfulness)训练作为一种调节注意力以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在大学中愈发流行。已有证据表明,正念训练能缓解一些常见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但针对大学生尤其非特定专业背景学生的防御性正念训练研究却鲜有高质量成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规模推广正念课程是否能有效减轻考试压力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填补这一学术空白。
本研究于英国剑桥大学实施,采用务实随机对照试验(pragmatic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为期八周的正念课程(Mindfulness Skills for Students, MSS),同时保留常规心理健康支持;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心理健康支持(Support as usual, SAU)。研究的主观测指标为临床心理困扰评分(Clinical Outcomes in Routine Evaluation Outcome Measure, CORE–OM),次要指标包括心理幸福感(Warwick–Edinburgh Mental Wellbeing Scale, WEMWBS),学术表现及其他行为变量。
研究招募剑桥大学的本科或研究生,需年满18岁,自我评估无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或危机状况。共有750名学生报名,最终616名学生(309人入实验组,307人入对照组)参与了研究。
随机分组和正念课程
MSS课程为面向大学生量身定制的世俗正念训练,课程主题涵盖灵活性、自我发现、自我慈悲等内容,旨在提升学生的整体幸福感。课程共设置八次,每次持续75至90分钟,由剑桥大学认证的正念教师教授。课程包含冥想练习、小组讨论和互动练习。学生被鼓励课后进行15-25分钟的正念练习。
对照组支持
对照组继续享有剑桥大学的综合心理支持,并可在次年接受正念课程。
数据采集与监测
数据通过在线问卷及智能手机采集,评估心理困扰分数、心理幸福感、考试成绩等多项结果。为控制伦理风险,研究团队还建立了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并设置了相应的不良事件记录和干预机制。
实验组的学生在考试期的心理困扰评分(CORE–OM)明显低于对照组(调整后平均差异为-0.14,95% CI -0.34至-0.16;p<0.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在考试期间经历临床级心理困扰的概率比对照组低三分之一。同时,若平均为6人提供正念课程,其中1人有望避免进入心理困扰的临床范围。
心理幸福感(WEMWBS)
在课程结束和考试期间,实验组的幸福感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
学术表现
在本科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实验组达到最高分(First-Class)和最低分(Third-Class)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现象被解释为与“唤醒与表现的倒U关系”一致,即适中的压力提升表现,而过度压力导致退步。
问题感知与考试安排
实验组学生报告学术相关问题的频率低于对照组,但在其他变量如特殊考试安排申请、学业中断意愿等方面未见显著组间差异。
行为倾向
实验组较对照组表现出更高的利他行为,例如通过捐赠代金券。
不良事件监测
数据显示,少数参与者因正念训练体验到不良情绪(如旧创伤困扰重现),但在提供额外支持后无重大后果发生。
为了扩大研究外推性,将需要开展更多比较效能研究,直接测试不同心理干预方法的相对优势。目前的循环反馈显示,正念在心理韧性建立中的优势可能更适合那些面临学术高压的学生群体。未来研究可关注:
- 比较正念与其他心理干预工具(如认知行为疗法)的效能; - 调查学术成绩显著影响的更多潜在机制与调节因素; - 观察长期随访可能带来的额外效益。
这项研究的整体意义在于,它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更广泛的公共健康政策决策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