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由Fabio Varón Vega等人于2023年发表在《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期刊上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题为“利用自主呼吸试验、客观咳嗽测试和膈肌超声结果预测拔管成功率:COBRE US试验”。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多种脱机准备测试(包括袖带漏气测试、快速浅呼吸指数、咳嗽强度和膈肌超声)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IMV)的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BT)和拔管成功的预测能力,并开发了一个多变量预测模型。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有创机械通气(IMV)是支持危重患者呼吸的重要手段。然而,脱机过程(WP)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脱机失败可能导致再次插管,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加重医疗负担。因此,准确预测脱机和拔管的成功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医生通常依赖自主呼吸试验(SBT)和主观评估来做出拔管决策,但这些方法的预测能力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客观的咳嗽测试和膈肌超声结果,提高预测拔管成功的准确性。
研究在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进行,纳入了哥伦比亚波哥大四个ICU的367名成年患者,共进行了456次SBT。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预测拔管成功(SE),定义为拔管后48小时内无需再次插管或死亡。次要目标是开发SBT成功的预测模型。
研究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包括: 1. 袖带漏气测试:测量袖带充气和放气时呼气潮气量的差异。 2. 快速浅呼吸指数(RSBI):计算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比值。 3. 客观咳嗽测试:通过测量最大呼气流量来评估咳嗽强度。 4. 膈肌超声:测量膈肌位移、增厚分数和收缩速度(DCV)。
研究结果显示,SBT的成功率为76.5%。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研究团队开发了两个预测模型: 1. SBT成功预测模型:方程为 (0.56 × 咳嗽) − (0.13 × DCV) + 0.25。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63,灵敏度为91.5%,特异度为22.1%。 2. 拔管成功预测模型:方程为 (5.7 × SBT) + (0.75 × 咳嗽) − (0.25 × DCV) − 4.5。该模型的AUC-ROC为0.91,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78.4%。
研究表明,客观测量咳嗽强度和膈肌收缩速度(DCV)可以有效预测SBT和拔管的成功率。结合SBT、咳嗽测试和DCV的预测模型在预测拔管成功方面表现出色,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这一模型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拔管时机,从而提高脱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该研究为ICU中拔管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减少了拔管失败的风险,优化了患者的脱机过程。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在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验证和完善这一模型,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尽管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多中心设计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结果可能受到混杂偏差的影响,且尚未进行外部验证。此外,研究中未使用更先进的膈肌功能评估工具,如组织多普勒和斑点追踪成像。
总体而言,本研究为ICU中拔管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