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其种子油含有高达75%的油酸,是重要的高质量食用油来源。然而,油茶的花芽形成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即高产年份花芽数量较少,导致次年产量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邻年份花芽数量的差异。尽管花芽形成对油茶产量至关重要,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激素、mRNA和miRNA在油茶花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其调控机制,为油茶的高产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选取了两个油茶品种:“闽育3号”(MY3,产量稳定)和“黔育2号”(QY2,高产年份花芽较少)。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激素测定: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测定花芽形成过程中不同组织中的激素含量,包括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和玉米素(TZ)。 2. 转录组测序:对MY3和QY2的花芽进行RNA提取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功能注释。 3. miRNA测序:通过Illumina平台进行miRNA测序,鉴定与花芽形成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 4.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转录组和miRNA测序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揭示了激素和mRNA-miRNA模块在油茶花芽形成中的共调控作用。MY3通过IAA、GA和JA信号通路以及昼夜节律系统促进花芽形成,而QY2则表现出较低的调控效率。这些发现为理解油茶花芽交替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油茶的高产管理和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研究还发现,昼夜节律系统通过上调GI(Gigantea)和CO(Constans)的表达,促进MY3的花芽形成。此外,激素信号通路和昼夜节律系统通过FT(Flowering Locus T)和SOC1(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 1)将开花信号传递到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LFY(Leafy)和AP1(Apetala 1),从而调控花芽形成。
本研究的数据可在NCBI数据库中找到,登录号为PRJNA905846。
研究由Chengjiang Ruan设计,Wei Du进行实验并撰写论文,所有作者均对文章做出了贡献并批准了最终版本。
本研究得到了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贵州省林业产业科技研发项目、铜仁市科技支撑项目和铜仁市农业专项项目的资助。
作者声明不存在任何可能被解释为潜在利益冲突的商业或财务关系。
本文的补充材料可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网站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