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听觉中脑介导触觉振动感知

期刊:CellDOI:10.1016/j.cell.2024.11.014

根据以上文章内容,这篇科学论文的中文摘要如下:


听觉中脑参与触觉振动感知的新发现:高频振动信号的多感官整合研究

这篇文章《The auditory midbrain mediates tactile vibration sensing》由 Erica L. Huey、Josef Turecek、Michelle M. Delisle 等科学家完成。他们隶属于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系及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本研究发表于 2025 年 1 月 9 日的《Cell》(第 188 卷),由 David D. Ginty 教授为通讯作者。

研究背景与意义

振动感知是动物王国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现象,它能帮助动物理解动态环境、通讯、探测捕食者和猎物以及进行导航。哺乳动物的振动感知机制主要通过两种路径实现:空气中的声波被耳蜗转化为听觉信号处理,而机械振动通过皮肤及深层组织的机械感受器,如 Pacinian corpuscle(帕西尼小体)传递,并由体感系统进行编码。在触觉(1-1,000Hz)和听觉(20Hz-20kHz)的感知频率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但迄今为止这两种途径被认为是功能和解剖上独立的。然而,作者在研究中发现,Pacinian corpuscle 检测的高频机械振动信号会传递到大脑中层的外侧下丘皮层(LCIC, lateral cortex of the inferior colliculus),这是一个处理听觉输入的区域。在这里,来自触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信号产生了重要的交汇点。这种感官交互对环境振动的行为响应具有显著意义。

研究目标

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高频机械振动信号如何经由触觉通路被编码,并最终在听觉中脑的 LCIC 区域实现与听觉信号的整合。同时,研究解析 LCIC 区域对行为响应高频振动信号的功能机制。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取了电生理记录、遗传操控及行为分析三种主要手段,以全面解析高频振动信号在 LCIC 区域编码的过程。

  1. 实验对象与记录方法

    • 研究中主要使用啮齿动物模型,采用麻醉状态下的多电极阵列 (MEA) 记录技术,分析 LCIC 区域和其他脑区对振动刺激的神经响应。
    • 通过外周感受器(例如手掌足底的帕西尼小体)的激活信号,评估 LCIC 和 VPL(大脑腹后外侧核, ventroposterolateral nucleus of the thalamus)神经元的振动频率敏感性。
    • 直观地对比了不同频率和力量的振动对两种目标脑区的神经元调控模式。
  2. 基因编辑模型

    • 研究借助小鼠遗传工具来探讨振动信号的来源。例如,缺乏帕西尼小体的 AvilCre; Ret^fl/fl 小鼠模型用于验证这些感受器对 LCIC 响应的贡献;而缺乏 Meissner neurons(梅斯纳小体)的小鼠模型 AvilCre; TrkB^fl/fl 则用作对照。
    • 同时利用失去听觉功能的小鼠模型(Sox10Cre; Gjb2^flox/flox),排除了听觉信号对 LCIC 振动编码的干扰。
  3. 行为实验

    • 构建了一个基于高频机械振动刺激的行为回避实验,评估动物是否对振动信号敏感并做出行为上的偏好反应。
    • 通过靶向阻断 LCIC 神经活动(使用 GABA 受体激动剂 muscimol),评估该脑区在触觉振动引发的行为反应中的功能。

重要发现与结果

  1. LCIC 与 VPL 的不同频率调节性

    • VPL 神经元对低频振动 (<200Hz) 反应强烈,而对高频 (>200Hz) 振动仅表现暂时性的响应。
    • LCIC 的神经元则呈相反特性,其对高频振动 (200-900Hz) 的响应显著增强,且显示了广泛分布的感觉接收区域。
    • 通过基因编辑验证,帕西尼小体是 LCIC 对高频振动响应的主要贡献者,而梅斯纳小体则主要对 VPL 贡献信号。
  2. 触觉与听觉信号的多模态整合

    • 在 LCIC 中,大部分神经元同时对高频触觉振动和听觉信号(如白噪声刺激)有响应,并在双模态刺激时表现出增强效应。
    • 这一现象在清醒小鼠中同样被证实,表明振动平台的高频触觉信号与空气传播的听觉信号在该区域的整合更具生物意义。
  3. 行为实验中的生理功能

    • 野生型小鼠在机械振动刺激实验中明确表现回避行为,而缺乏帕西尼小体的小鼠或经历 LCIC 神经活动阻断的小鼠则失去这一能力。
    • 然而,LCIC 对其他厌恶性刺激情境(如粗糙磨砂或低温环境)的回避却无显著作用,说明该脑区对触觉振动的行为响应具有特异性。

研究意义与潜在应用

  1. 科学意义

    • 本研究从神经编码机制和多模态整合的角度,揭示了 LCIC 在振动信号传递和行为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它首次证实触觉信号在听觉中脑的投射,并深入解析了帕西尼小体作为高频振动感测器的核心功能。
  2. 临床及工程启示

    • LCIC 的触觉-听觉集成机制为改善听力受损人群的辅助装置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在音乐复健及振动感共享上(例如著名的听障音乐家贝多芬的感知行为)。
    • 振动信号在动物领域的研究可能对开发地震监测或生物通信技术提供灵感。

亮点与局限性

  1. 亮点:

    • 振动信号与听觉输入的整合机制;
    • 帕西尼小体的基因学干预直接影响 LCIC 神经功能的实验设计。
  2. 局限性:

    • 对瞬时振动响应的研究相对不足;
    • 尚未阐明 DCN 投射到 LCIC 的具体通路。

总之,本研究全面揭示了大脑中层的触觉振动中枢,并为多模态感官整合研究及应用打开了新的视窗。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