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含羟基蛋白氨基酸对β-N-甲基氨基-L-丙氨酸诱导的囊泡单胺转运体2抑制的保护作用

期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DOI:10.1016/j.etap.2024.104399

本文发表于《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期刊,2024年2月23日在线发布,作者包括Rianita van Onselen、Chanté Kennedy和Tim G. Downing,分别来自南非医学研究委员会生物医学研究与创新平台和纳尔逊·曼德拉大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系。该研究探讨了含羟基的蛋白质氨基酸(如L-酪氨酸和L-丝氨酸)如何通过氢键作用保护β-N-甲基氨基-L-丙氨酸(BMAA)诱导的囊泡单胺转运体2(VMAT2)抑制,为预防BMAA的神经毒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背景

BMAA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神经毒性,最早在关岛西部太平洋岛屿的查莫罗人中发现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痴呆综合症(ALS-PDC)中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环境致病因素。BMAA通过抑制VMAT2,阻止单胺类神经递质进入血小板致密颗粒和突触小泡,从而引发神经毒性。研究表明,BMAA可能与VMAT2中的含羟基氨基酸残基直接结合,导致VMAT2功能抑制。基于这一假设,本研究旨在评估是否可以通过与BMAA共孵育含羟基的氨基酸来预防VMAA诱导的VMAT2抑制,并探讨这种保护作用是否具有特异性。

研究方法

研究首先从猪血中分离出致密颗粒,作为VMAT2的模型系统。致密颗粒的分离过程包括血小板的提取、裂解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随后,研究评估了不同氨基酸对BMAA和利血平(Reserpine)诱导的VMAT2抑制的保护作用。实验中将BMAA或利血平与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如L-酪氨酸、L-苯丙氨酸、L-丝氨酸和L-苏氨酸)共孵育,然后加入致密颗粒,测量血清素的摄取量。血清素的摄取量通过荧光法测定,数据通过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L-酪氨酸能够显著减少BMAA诱导的VMAT2抑制,保护效果呈浓度依赖性。当BMAA与L-酪氨酸的摩尔比为1:4时,几乎完全消除了BMAA的抑制作用。L-丝氨酸也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效果较弱,而L-苏氨酸和其他不含羟基的氨基酸则无保护作用。此外,L-酪氨酸和L-丝氨酸的保护作用仅针对BMAA诱导的VMAT2抑制,对利血平诱导的抑制无效。这一结果支持了BMAA与含羟基氨基酸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的假设。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表明,含羟基的氨基酸(如L-酪氨酸和L-丝氨酸)可以通过氢键作用与BMAA结合,从而预防BMAA诱导的VMAT2抑制。这一发现为预防BMAA的神经毒性提供了新的策略,尤其是在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通过在孕期补充L-酪氨酸或L-丝氨酸,可能有效预防BMAA对胎儿神经系统的损害。此外,研究还揭示了BMAA与VMAT2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未来的神经毒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方法:研究首次利用致密颗粒模型评估BMAA与VMAT2的相互作用,避免了体内复杂环境的干扰。
  2. 特异性保护:L-酪氨酸和L-丝氨酸的保护作用仅针对BMAA诱导的VMAT2抑制,具有高度特异性。
  3. 潜在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预防BMAA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潜在的干预策略,特别是在胎儿发育阶段。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探讨了BMAA与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氢键是主要的结合方式。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BMAA的神经毒性机制,还为开发针对BMAA毒性的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研究还指出,L-酪氨酸的保护效果可能受到BMAA与VMAT2结合位点亲和力的影响,这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总之,本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含羟基氨基酸对BMAA诱导的VMAT2抑制的保护作用,揭示了BMAA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并为预防BMAA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