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咳嗽的超声评估可预测拔管失败:sonowean——概念验证研究

期刊:重症监护DOI:10.1186/s13054-023-04653-w

本文是由Vincent Bonny等人于2023年发表在《重症监护》(Critical Care)期刊上的一项原创性研究,题为《咳嗽的超声评估可预测拔管失败:sonowean——概念验证研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来自法国巴黎公共援助医院(AP-HP)重症监护医学部、索邦大学、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医院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圣迈克尔医院等机构。研究旨在探讨通过超声波评估咳嗽强度来预测有创机械通气(IMV)患者拔管失败(EF)的可行性。

学术背景

有创机械通气(IMV)是重症监护室(ICU)中常见的生命支持手段,但延长IMV时间与患者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拔管失败(EF)同样与死亡率显著升高相关,因此开发一种简便的床边工具来评估EF风险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无效咳嗽与EF相关,因为气道清除能力下降会导致分泌物积聚、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然而,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方法来量化咳嗽效率。本研究假设,通过超声波对咳嗽进行定量声学评估,可以识别EF高风险患者。

研究方法

研究在法国圣安东尼医院的18床位医疗ICU进行,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接受IMV超过24小时并成功完成自主T管呼吸试验(SBT)的成年患者。排除标准包括无法按要求咳嗽3次、上呼吸道阻塞或需要重新插管的患者。研究的主要结局是拔管失败,定义为拔管后48小时内重新插管或开始计划外无创通气(NIV)。

咳嗽强度通过声级计(Pulsar Model 14)进行量化,声级计放置在气管插管远端2厘米处。患者被要求以最大努力连续咳嗽三次,记录三次咳嗽的平均分贝数,称为“sonoscore”。同时,护理人员使用三级量表对咳嗽有效性进行主观评估。统计分析包括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以确定EF的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06名患者,其中15名(14%)发生拔管失败。拔管失败患者的sonoscore显著低于成功拔管组(58 [52–64] vs. 75 [70–78] dB,p < 0.001)。调整IMV持续时间和合并症后,sonoscore仍与EF独立相关。sonoscore预测E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 CI [0.83–0.99],p < 0.001),最佳阈值为67.1 dB,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2%。

结论

研究表明,通过超声波评估咳嗽强度可以有效识别IMV患者拔管失败的风险。sonoscore作为一种客观的床边工具,能够提供比护理人员主观评估更准确的EF预测。这一方法为ICU患者拔管决策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方法:首次使用超声波评估咳嗽强度,提出sonoscore作为量化咳嗽效率的指标。
  2. 高预测价值:sonoscore在预测拔管失败方面表现出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传统的主观评估方法。
  3. 临床意义:为ICU患者拔管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助于减少拔管失败及相关死亡率。

研究局限性

  1. 样本量有限:需要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验证结果。
  2. 适用范围:目前仅在T管SBT患者中验证,需进一步评估其在压力支持通气SBT患者中的适用性。
  3. 患者配合度:咳嗽评估需要患者配合,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适性。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验证sonoscore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预测价值,并探索其与咳嗽峰值流量的相关性,以优化拔管决策流程。

总之,这项研究为ICU患者拔管失败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