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沈阳体育学院的麻宇轩撰写,发表于《体育视野》2023年1月上半月刊。文章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分析了器械健身课程体系的现状,旨在探讨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器械健身作为一种高效的锻炼方式,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然而,尽管许多高校开设了器械健身课程,但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足。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器械健身课程的分析,提出优化建议,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筛选出40篇有价值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问卷调查法针对28名器械健身专项学生展开,回收有效问卷28份,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就业需求的反馈。访谈法通过与专家和教师的交流,获取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数理统计法则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研究发现,器械健身课程的教学目标较为笼统,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分类。课程设置仅按年级划分,未能针对不同职业方向(如私人教练、管理人员、康复师等)进行细化。作者建议,教学目标应更加具体化,做到前后呼应、层层递进,以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就业市场对器械健身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要求也更为严格。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具备复合型能力的毕业生,即不仅要有扎实的运动技术,还需具备管理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研究显示,沈阳体育学院的器械健身课程内容分为实践、理论和技能三部分。实践内容包括社会实践和教法作业课,理论内容涵盖健美运动概述、营养补充等,技能内容则包括大肌群训练法、减肥训练法等。
然而,调查发现,仅有36%的学生认为当前课程内容能够满足其就业需求,60%的学生认为勉强满足,4%的学生则认为课程内容不足以支撑其进入社会工作。此外,学生普遍反映缺乏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希望增加健身康复训练和小器械训练的内容。
目前,沈阳体育学院的器械健身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完成与分解法等。虽然这些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建议,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慕课和自主合作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评价是课程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研究发现,沈阳体育学院的器械健身课程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学生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20%)、理论成绩(30%)和技能成绩(50%)构成。作者建议,应丰富评价主体,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器械健身课程体系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当前课程设置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研究不仅为沈阳体育学院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高校的器械健身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此外,研究还强调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