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

期刊:RadiographicsDOI:10.1148/rg.345130012

本文是一篇关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NP)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及干预措施的综述性论文,发表于2014年的《Radiographics》期刊。作者包括Jeffrey Y. Shyu、Nisha I. Sainani、V. Anik Sahni等多位来自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专家。文章详细介绍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影像学表现、并发症及其管理策略,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研究背景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严重形式,表现为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坏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急性间质性水肿性胰腺炎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则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系统将坏死性胰腺炎分为胰腺实质坏死、胰腺周围坏死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型坏死,并根据病程分为早期(发病1周内)和晚期(发病1周后)。影像学在诊断坏死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如感染、肠梗阻、出血、假性动脉瘤形成和静脉血栓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影像学还用于患者的分流和指导临时及确定性治疗。

影像学在坏死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和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CT是评估坏死性胰腺炎形态特征的主要影像学手段,能够确定坏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并评估并发症、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MRI则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或需要多次影像学检查的年轻或孕妇患者,以减少辐射暴露。MRI在检测胆结石和胰腺导管系统方面比CT更为敏感。

坏死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坏死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炎症和邻近器官的压迫、胆道梗阻、胰腺导管狭窄、假性动脉瘤、出血和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病程的2-4周内,死亡率高达25%-70%。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这些并发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CT和MRI能够准确识别坏死区域及其相关并发症。

管理策略

坏死性胰腺炎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胃肠病学家、放射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早期管理主要是保守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营养支持、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包括影像引导下的经皮导管引流(PCD)、内镜坏死组织清除术(Endoscopic Necrosectomy)和腹腔镜坏死组织清除术(Laparoscopic Necrosectomy)。这些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更短的住院时间。

影像引导下的经皮导管引流(PCD)

PCD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既可以作为控制感染或症状的临时措施,也可以作为内镜或手术坏死组织清除术的桥梁。PCD的成功率在50%左右,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内镜治疗的患者。尽管PCD需要多次CT扫描和操作,但其在控制感染和减轻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内镜坏死组织清除术

内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内镜进入胃或十二指肠,清除坏死组织并进行引流。该技术相对于开放性手术具有更低的术后炎症反应和器官衰竭风险,且并发症较少。然而,内镜坏死组织清除术需要多次操作,且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坏死组织远离胃或十二指肠的患者。

开放性手术坏死组织清除术

尽管微创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开放性手术坏死组织清除术仍然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标准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感染性坏死无法通过保守或微创措施控制的患者。开放性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切口疝、胃肠道和胰腺瘘、延迟性积液、胆道狭窄和外分泌功能不全等。

结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评估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像引导下的经皮导管引流可以作为感染性或症状性坏死的确定性治疗,也可以作为控制感染性坏死的“逐步升级”方法的一部分,从而推迟或避免内镜或手术坏死组织清除术。

文章的价值与意义

本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全面诊断和治疗指南,尤其是影像学在疾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详细的影像学分类和管理策略,文章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坏死性胰腺炎管理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