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由陈金鳌、陆彩凤、王欣、左弯弯和Jonathan R. Baldridge共同完成,分别来自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吴江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盐城工学院体育与艺术教学部以及美国莫瑞州立大学。该研究于2011年发表在《体育科学》期刊第31卷第11期上,题为《健身锻炼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健身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健身锻炼中频发的运动损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运动损伤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降低人们继续参与健身锻炼的积极性,阻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其中心理预测因素如风险认知、风险承担、运动能力判断和运动损伤经历等,被认为是影响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从运动心理学角度探讨这些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运动损伤的预测效度,同时探究性别差异,为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从健身俱乐部新入会的学员中随机选取了3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150名,年龄在26~35岁之间),进行为期12周、每周3~4次的健身锻炼。受试者在每次锻炼前需记录并提供风险认知、风险承担、运动能力判断及运动损伤经历等信息。研究使用了运动损伤风险量表(RISSC)、风险承担行为量表(RTB)和李克特五级评分法(Likert-type scale)对这些因素进行测试与评价。实验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MANOVAs)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关注社会化、社会期望和风险属性等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此外,研究还可以探索如何通过心理干预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本研究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包括郭霖、华倩(1999)、刘金平等(2006)、石岩(2008)、Bandura(1997)、Kontos等(2000)等,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研究,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健身锻炼中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关系,还为未来的运动损伤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