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实现距离三表面码中的重复量子纠错

期刊:NatureDOI:10.1038/s41586-022-04566-8

本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的科学论文。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研究背景与作者信息

本研究由Sebastian Krinner、Nathan Lacroix、Ants Remm等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等机构的科研团队完成,并于2022年5月26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研究的主要领域是量子计算中的量子纠错(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QEC),特别是基于表面码(surface code)的量子纠错技术。

量子计算机具有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的潜力,但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退相干(decoherence)和控制精度限制的影响,从而导致错误。为了实现容错量子计算(fault-tolerant quantum computation),必须对量子信息进行纠错。表面码因其对错误的高容忍度而成为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的重要候选方案之一。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实验验证在超导电路中实现距离为三的表面码,并展示其重复量子纠错的能力。


研究流程与方法

研究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实验设备与量子比特布局
    研究团队设计并制造了一个包含17个物理量子比特的超导电路,其中9个为数据量子比特(data qubits),8个为辅助量子比特(auxiliary qubits)。这些量子比特被排列成一个对角线方向的平面方阵,数据量子比特和辅助量子比特通过电容耦合连接。实验设备的具体设计和制造细节在补充信息中有详细描述。

  2. 表面码的稳定子测量
    表面码的核心是通过稳定子测量(stabilizer measurements)来检测错误。实验中,研究团队使用辅助量子比特测量相邻数据量子比特的奇偶性(parity),从而检测比特翻转(bit-flip)和相位翻转(phase-flip)错误。稳定子测量通过控制相位门(controlled-phase gates, CZ gates)实现,并结合单量子比特旋转操作。

  3. 量子纠错循环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量子纠错循环,每个循环仅需1.1微秒。在每个循环中,首先执行所有稳定子测量,然后读取辅助量子比特的状态以完成错误检测。通过并行化和流水线化的方式,研究团队实现了高效的稳定子测量和错误检测。

  4. 错误解码与纠正
    实验中使用最小权重完美匹配算法(minimum-weight perfect-matching algorithm)对错误症状(error syndromes)进行解码,并在后处理中应用纠正操作。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无误差模型的方法来确定解码权重,从而提高了纠错的准确性。

  5. 逻辑量子态的初始化与保护
    研究团队通过多次执行量子纠错循环,成功初始化并保护了逻辑量子比特的四个基态(cardinal states)。通过测量逻辑量子比特的期望值,研究团队评估了逻辑量子态的保真度和错误率。


主要研究结果

  1. 逻辑量子态的初始化
    实验成功初始化了距离为三的表面码逻辑量子比特,并测量了其保真度。逻辑量子态的物理保真度为54.0(1)%,而逻辑子空间内的保真度高达99.6(2)%。这表明实验能够高效地初始化逻辑量子态,并具有较高的纠错能力。

  2. 重复量子纠错的性能
    研究团队展示了在16个量子纠错循环中逻辑量子态的保持能力。通过测量逻辑量子比特的期望值,研究团队发现逻辑量子态的衰减时间远长于单个物理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逻辑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t2,l)为18.2(5)微秒,寿命(t1,l)为16.4(8)微秒,均远长于量子纠错循环的时间(1.1微秒)。

  3. 逻辑错误率
    实验测得每个纠错循环的逻辑错误率为3%,这一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高度一致。研究团队还通过数值模拟预测了未来设备性能改进对逻辑错误率的影响,发现逻辑错误率随物理错误率的降低呈二次方下降。


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成功展示了在超导电路中实现距离为三的表面码,并验证了其重复量子纠错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表面码在量子纠错中具有高效性和鲁棒性,为实现容错量子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具体来说,本研究的意义包括:

  1. 科学价值
    本研究首次在超导电路中实现了距离为三的表面码,并展示了其重复量子纠错的性能。这一结果为未来更大规模的量子纠错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应用价值
    量子纠错是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技术。本研究的成功表明,表面码在超导量子计算架构中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为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3. 技术突破
    本研究开发了高效的量子纠错循环和错误解码方法,显著提高了逻辑量子态的保真度和相干时间。此外,研究团队还提出了一种无误差模型的解码方法,为量子纠错算法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亮点

  1. 重要发现
    本研究首次在超导电路中实现了距离为三的表面码,并展示了其重复量子纠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逻辑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远长于物理量子比特,验证了表面码在量子纠错中的高效性。

  2. 方法创新
    研究团队开发了高效的量子纠错循环和错误解码方法,显著提高了逻辑量子态的保真度和相干时间。此外,研究团队还提出了一种无误差模型的解码方法,为量子纠错算法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3. 实验设备与技术的先进性
    本研究设计并制造了一个包含17个物理量子比特的超导电路,并通过并行化和流水线化的方式实现了高效的量子纠错循环。实验设备的性能与数值模拟结果高度一致,展示了其在量子纠错中的实际应用潜力。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本研究还通过数值模拟预测了未来设备性能改进对逻辑错误率的影响,发现逻辑错误率随物理错误率的降低呈二次方下降。这一结果为未来量子纠错实验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研究团队还讨论了泄漏检测(leakage detection)在量子纠错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态读取的泄漏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


总结

本研究在量子纠错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展示了表面码在超导量子计算中的实际应用潜力。通过高效的量子纠错循环和错误解码方法,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逻辑量子态的初始化和保护,并验证了其重复量子纠错的性能。这一研究为实现容错量子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并为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