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一项由Han Zhang等人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期刊上的研究,题为“Self-delivering, chemically modified CRISPR RNAs for AAV co-delivery and genome editing in vivo”。该研究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RNA治疗研究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等多个机构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于2023年11月30日在线发表。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然而,CRISPR系统的RNA引导特性在体内递送方面带来了挑战。未修饰的单链RNA(ssRNA)极易被核酸酶降解,限制了其在体内的应用。化学修饰已被证明可以增强核酸的稳定性、分布、细胞摄取和安全性,尤其是在寡核苷酸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本研究旨在通过化学修饰CRISPR引导RNA(crRNA),实现其在体内的自我递送,从而避免使用脂质纳米颗粒(LNP)等递送载体。
研究团队首先设计并合成了多种化学修饰的crRNA,并通过电穿孔将其递送至稳定表达Cas9蛋白和tracrRNA的细胞系中,评估其编辑活性。研究发现,部分修饰的crRNA(如C20)在多个靶点上表现出较高的编辑效率,但其稳定性较差。为了增强C20的稳定性,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名为“保护寡核苷酸”(protecting oligo, P.O.)的短链、全修饰寡核苷酸,其序列与C20的核糖区域互补。P.O.通过与C20形成双链结构,显著提高了C20的稳定性和编辑效率。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P.O.不仅可以通过电穿孔递送,还可以通过被动摄取进入细胞,并在细胞内形成有效的CRISPR-Cas9复合物。此外,P.O.还可以与多种生物共轭物(如胆固醇、DHA等)结合,增强crRNA的细胞摄取和体内分布。研究团队通过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和肝脏中的实验,验证了这种自我递送crRNA的可行性。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化学修饰和P.O.增强crRNA稳定性和活性的策略,实现了CRISPR-Cas9系统的自我递送。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使用LNP等递送载体,还为多靶点编辑、时空控制编辑事件以及AAV载体的失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尽管目前的编辑效率相对较低,但通过优化剂量方案和进一步改进P.O.的设计,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的编辑效率和更广泛的组织分布。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P.O.的化学修饰和共轭物设计,探索新的递送方式和剂量方案,以提高编辑效率和安全性。此外,结合AAV载体的改进,有望在更多组织中实现高效的基因编辑,为CRISPR-Cas9系统的临床应用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