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张世浩、韩佳佳、赵贺及尹朝玉,分别来自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文章发表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6年7月刊,总体围绕网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类型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展现了网球这项运动中常见的生理风险及科学预防方法。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全民健身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体育锻炼作为追求身体与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网球,作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以其趣味性和技术性吸引了许多运动爱好者,尤其是在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的带动下,网球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大幅提升。然而,参与网球运动的人们往往因缺乏运动常识或错误的运动方式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网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帮助网球爱好者降低受伤风险,达到安全健身、合理锻炼的目的。
具体来说,网球运动由于其技术特点,会对参与者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足部和皮肤等部位产生潜在伤害风险。本文基于文献调查、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对这些易损伤部位进行了详细剖析,并结合自身运动经验给出针对性预防措施。
肩关节损伤
从运动解剖学看,网球中的某些不合理动作容易对持拍手的肩关节造成损伤。典型原因包括发球时击球点把握不准确导致动作变形,以及在力量传导中的动作衔接断裂。如果长期采用错误的动作协调模式,肩关节损伤风险将明显增大。
肘关节损伤
被称为“网球肘”的损伤,其学名是肱骨外上髁炎。这种问题常因运动中反复屈伸腕关节,用力伸腕及击打带有旋转球的动作(例如使用下旋和反拍回急球)对伸腕肌群造成劳损而引发。
腕关节损伤
在网球运动过程中,手腕关节经常发生扭伤或产生腱鞘炎。例如正手底线击球点太晚可能导致手腕疼痛,进一步引发前旋圆肌综合症。
髋关节损伤
髋关节(腰部)作为力量传导的枢纽,在急停、变向跑动,尤其是发球动作过程中容易受伤。例如发球背弓动作和急转身跑动常引发突发性扭伤。
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由于网球运动中涉及到膝盖弯曲、躯干前倾的基本姿势,若动作不规范(如脚尖方向朝外形成“外八”或脚尖内扣成“内八”),可能导致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的变形。同时,在跑动急停时着地点错误会增加膝盖冲击力,引发损伤。
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扭伤是网球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特别是距腓前韧带的损伤。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横向步伐练习不足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足部损伤
初学者因握力较弱或手掌皮肤较嫩,加之球拍设计不符合特定需求,容易在手掌与拍柄接触部位产生水泡。
皮肤晒伤
由于网球运动多在室外空旷场地进行,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若缺乏防晒措施,皮肤晒伤风险会显著增加。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科学预防网球运动损伤的建议,这些措施涵盖了思想重视、技术规范、装备选择等多个层面:
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避免不正确运动方式可能带来的危害,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能够激活中枢神经,改善肌肉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及弹性。通过全面的热身行为,可以大幅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针对网球运动对力量、耐力、灵敏度等能力的需求,开展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以增强运动适应性。
针对易损伤部位进行专项练习
例如开展肩、肘、腕等部位的力量训练和技术调整,可有效预防这些部位的损伤。
纠正错误技术动作
错误动作是运动损伤的重要诱因,定期接受技术指导并纠正错误动作至关重要。
合理安排运动量
过度训练常导致参与者过早疲劳,进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合理分配体力有助于避免技术动作失范。
挑选合适的运动装备
运动鞋、球拍及其配件(如避震器)的科学选择,能够充分保护运动者的身体。
进行运动后的放松活动
运动放松不仅有助于缓解疲劳,还能为下次运动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综合探讨了网球运动常见的损伤类型、成因及预防策略,指出科学健身对全民健康的重要意义。文章重点强调规范技术动作和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减少运动伤害的同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在全民健身浪潮的背景下,这篇文章为网球爱好者带来了有益的科学参考,实现了运动中安全与效益的统一。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本文为运动医学领域提供了关于网球运动损伤的系统性总结,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实践价值。同时,作者倡导的科学健身理念与细致的防护策略,也可为其他运动推广与常见损伤研究提供有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