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学术文章是一篇系统评述性研究(Literature Review)。主要介绍了在上颌窦提升手术中使用上颌窦外侧壁骨窗的不同应用方法,并评估了各种方法对上颌窦内膜穿孔率的影响。
研究背景:在当代牙科中,牙种植体是治疗缺牙最佳方案。但当牙槽骨萎缩时,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等骨增量手术,以增加种植体的支持骨量。上颌窦提升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颌窦内膜穿孔,发生率高达19.5%。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应用上颌窦外侧壁骨窗的方法,及其对上颌窦内膜穿孔发生率的影响。
研究方法:
系统检索2007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间发表于MEDLINE (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纳入标准包括:在活体人体进行的上颌窦提升手术;报告了骨窗的处理方式;检查了上颌窦内膜是否发生穿孔。
排除标准包括:非人体实验,未报告骨窗处理方式,采用非外侧窗技术的上颌窦提升手术,未检查内膜穿孔,以及病例报告、试点研究、文献综述等。
定量分析纳入了至少10例上颌窦提升手术,并报告了内膜穿孔数量的研究。
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骨窗处理方法间的内膜穿孔率差异。
结果:
共纳入68篇文献进行定性分析,29篇进行定量分析。
发现4种不同的骨窗处理方法:1)将骨窗抬起放置于新形成的窦腔内;2)将骨窗取出并丢弃;3)将骨窗取出后重新放置;4)将骨窗作为移植物。
不同骨窗处理方法的内膜穿孔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不同上颌窦外侧壁骨窗处理方法是影响上颌窦内膜穿孔率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无法从现有数据得出临床使用建议。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探讨不同骨窗处理方法对手术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