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近视儿童短期暴露于眼镜框发出的紫光:一项随机试点临床试验

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DOI:10.3390/jcm11206000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对该研究的详细介绍:

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Hidemasa Torii、Kiwako Mori、Takashi Okano、Shinichiro Kondo、Hao-Yung Yang、Erisa Yotsukura、Akiko Hanyuda、Mamoru Ogawa、Kazuno Negishi、Toshihide Kurihara和Kazuo Tsubota。研究机构包括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眼科、实验室光生物学研究室、Smile Eye Clinic以及Tsubota Laboratory, Inc.。该研究于2022年10月11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期刊上。

学术背景

近视(myopia)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尽管近视的遗传因素不可忽视,但环境因素,如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和近距离用眼时间的增加,被认为是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具有保护作用,而其中的关键因素可能是阳光中的紫光(violet light, VL,波长360-400 nm)。紫光已被证明在动物模型和人类中具有抑制近视进展的效果。然而,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导致儿童近视进展加速。因此,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能够从眼镜框架中发射紫光的设备,旨在通过室内外使用紫光来抑制近视进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这种紫光发射眼镜的安全性,并观察其是否能够减缓近视进展。

研究流程

本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伪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于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在日本横滨的Smile Eye Clinic进行。研究共纳入43名近视儿童,随机分为两组:紫光发射眼镜组(Violet Light-emitting Eyeglass Frames, VLF组,n=22)和伪安慰剂眼镜组(控制组,n=21)。VLF组眼镜发射的紫光强度为310 µW/cm²,而控制组眼镜的紫光强度低于10 µW/cm²。参与者每天佩戴眼镜3小时,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视力、泪膜破裂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裂隙灯/眼底检查结果等安全性指标,以及6个月内眼轴长度和睫状肌麻痹屈光度的变化等有效性指标。

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研究对象的筛选与随机分组:研究对象为6至12岁的近视儿童,屈光度在-1.50至-4.50D之间,且至少有一名近视父母。排除标准包括有眼科手术史、癫痫、弱视、斜视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LF组和控制组,分组依据眼镜尺寸(大或小)进行分层随机化。 2. 干预措施:两组参与者每天佩戴眼镜3小时,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VLF组的眼镜发射310 µW/cm²的紫光,而控制组的眼镜发射低于10 µW/cm²的紫光,以保持双盲设计。 3. 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团队在基线、4周、12周和24周时分别收集了参与者的视力、眼压、泪膜破裂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裂隙灯/眼底检查结果等数据。此外,还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了视网膜形态结构变化,并分析了眼轴长度和睫状肌麻痹屈光度的变化。 4. 统计分析:使用混合效应模型(MMRM)分析数据,比较两组在6个月内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变化。同时,对8至10岁儿童进行亚组分析,评估紫光对近视进展的抑制效果。

主要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VLF组和对照组在安全性指标上无显著差异,表明紫光发射眼镜在短期内是安全的。在有效性方面,整体分析未发现两组在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变化上有显著差异。然而,在8至10岁儿童的亚组分析中,VLF组的眼轴延长和屈光度变化显著小于对照组。具体而言,VLF组在4周、12周和24周时的眼轴延长显著减少,且睫状肌麻痹屈光度的变化也显著小于对照组。此外,VLF组的脉络膜厚度显著增加,表明紫光可能通过影响脉络膜血流来抑制近视进展。

结论

本研究表明,紫光发射眼镜在短期内是安全的,并且在8至10岁儿童中显示出抑制近视进展的效果。研究结果支持紫光作为一种潜在的近视控制手段,特别是对于无法保证足够户外活动时间的儿童。紫光通过影响视网膜中的非视觉光感受器(如OPN5)和脉络膜血流,可能成为预防近视进展的有效策略。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设备:本研究首次开发了一种能够从眼镜框架中发射紫光的设备,为近视控制提供了新的工具。
  2. 双盲随机对照设计:研究采用双盲、随机、伪安慰剂对照设计,确保了结果的可靠性。
  3. 亚组分析:研究通过对8至10岁儿童的亚组分析,揭示了紫光对近视进展的显著抑制效果,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
  4. 安全性评估:研究详细评估了紫光发射眼镜的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讨论了紫光抑制近视进展的潜在机制,包括通过OPN5表达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脉络膜血流的调节。此外,研究团队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如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及评估紫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通过这项研究,研究团队为近视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干预手段,并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