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RPGR和USH2A相关视网膜变性中的视锥结构与功能

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DOI:10.1016/j.ajo.2023.01.006

概述

这是一篇对比RPGR基因和USH2A基因相关视网膜变性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多模式成像技术,包括视网膜适应光学扫描激光检查术(AOSLO)、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和OCT血管造影,以及视野微测量等方法,对二者在视锥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详细比较。

主要研究发现:

  1. RPGR相关视网膜变性患者外段(OS)、内段(IS)和外核层(ONL)厚度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和USH2A相关视网膜变性患者。

  2. RPGR患者视锥细胞间距增大,密度降低,而USH2A患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视锥细胞损失。

  3. RPG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缺失程度高于USH2A患者。

  4. 尽管RPGR患者视觉敏度明显低于正常人,但考虑到视锥细胞密度降低后,每个视锥细胞的功能相对保留,即视锥细胞功能与结构呈现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相比之下,USH2A患者视锥细胞功能与结构变化程度较为一致。

  5. 上述发现表明,RPGR相关视网膜变性在视锥细胞结构和脉络膜血管灌注方面的改变更为严重,而视觉功能相对保留,这可能为未来基因治疗提供线索。而USH2A相关视网膜变性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则较为一致。

总之,该研究通过全面比较RPGR和USH2A相关视网膜变性的视锥细胞结构和功能,为这两种遗传性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背景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一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最初表现为视杆细胞功能障碍和退行性改变,继而波及视锥细胞,最终导致视力严重下降。RP的遗传模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X连锁隐性等。

RPGR基因突变是X连锁性RP(XLRP)的主要原因,通常表现为儿童期夜盲及后期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营养不良。而USH2A基因突变则是常染色体隐性RP(arRP)和Usher综合征2型(USH2)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先天性听力loss。

尽管RPGR和USH2A基因产物均定位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连接纤毛,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但它们在视网膜变性的具体表现和发病机制方面仍存在差异。有研究表明RPGR和USH2A相关视网膜变性在视锥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均有异常,但二者之间的比较鲜有报道。

作者通过多模式成像手段比较RPGR和USH2A相关视网膜变性的视锥细胞结构和功能,探讨其差异,以期为这两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 13只眼(9名参与者)RPGR相关X连锁性RP
  • 15只眼(10名参与者)USH2A相关Usher综合征2型
  • 16只眼(9名参与者)USH2A相关常染色体隐性RP
  • 7只正常眼(6名参与者)
  1. 检查方法:
  • 结构指标: 1) 视锥细胞间距和密度(AOSLO成像) 2) 视网膜各层厚度(OCT成像) 3) 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缺损程度(OCTA成像)
  • 功能指标: 视野微测量(fundus-guided microperimetry)检测视觉敏度
  1. 统计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组间比较,并调整了疾病持续时间和区域偏心度。

研究结果

  1. 视网膜层厚度:
  • RPGR患者外节(OS)、内节(IS)和外核层(ONL)厚度均较正常人、USH2和arRP患者显著降低。
  1. 视锥细胞结构:
  • RPGR和USH2患者视锥细胞间距增大,密度降低,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但组间未见差异。
  1. 脉络膜血流:
  • RPG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缺失程度高于USH2患者。
  1. 视觉功能:
  • 与正常人相比,RPGR、USH2和arRP患者视觉敏度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
  • 视觉敏度与视锥细胞密度的比值在各组间也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与USH2A相关视网膜变性相比,RPGR相关视网膜变性在视网膜外层结构和脉络膜血管灌注方面更为严重,但在视觉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对保留。这种结构-功能不匹配可能为RPGR相关视网膜变性未来基因治疗提供机遇。而USH2A相关视网膜变性则表现出结构和功能均受到类似程度的损害。

这些发现为理解RPGR和USH2A基因相关视网膜变性的发病机制和寻找差异性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见解。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纵向研究来追踪这两种疾病的进展情况。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