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汉中地区种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3.09.023

汉中地区种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汉中地区种植业是陕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种植业生产格局。本文从汉中地区的种植业现状出发,分析了该地区种植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为汉中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汉中地区种植业现状

  1. 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重要地位
    汉中地区的种植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占据着该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份额。虽然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但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均为南方亚热带区域的代表性作物。特别是菌类和中草药种植,具有特色且已成为汉中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2. 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
    近年来,汉中市的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特别是在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45.56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134.50亿元,同比增长5.4%。通过有效的生产措施和政府的扶持,汉中的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3. 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
    汉中市耕地总面积为20.09万公顷,尽管种植业劳动人口最多,但整体的种植业产值并不高,导致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生活水平相对较差。由此可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了汉中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大食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被认为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4. 粮食质量的稳中有升
    尽管2011年汉中市的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但粮食的质量却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粮食加工方面,多个粮油加工企业的产品获得了“放心粮油”称号。优质粮食的生产和加工,不仅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消费者对汉中粮食品牌的认同。

  5. 蔬菜和水果的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蔬菜和水果的种植产值在汉中市的种植业中占比逐年上升。2011年,水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出现了大幅增长,且产值大幅上升。蔬菜的种植和产值也有所增长。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同时也推动了当地农业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6. 产业结构布局的特色化
    根据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因素,汉中市已形成了以柑橘、樱桃、香菇等特色土特产为主的种植业布局。这些特色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多样化,也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了当地农业的区域特色。

  7. 食品企业规模化发展
    汉中市的种植业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增长。这些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推动了薯类、果品、粮油等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和加工。特别是在洋县等地,形成了以有机薯类和水果为主的产业链,提升了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汉中市的种植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重要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1. 农资价格波动大,市场调控力度弱
    汉中市农资价格在2011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尤其是尿素和复合肥价格的上涨,给农民的生产成本带来了不小压力。种子价格的上涨也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生产负担。此外,市场调控不力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劳动积极性不高
    尽管农民是种植业中最大的从业群体,但由于生产周期较长和产值较低,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劳动积极性受到抑制。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农产品时常出现过剩的情况,使得农民的增产并未能带来相应的增收。

  3. 播种作物盲目性大,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许多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种植指导,导致播种作物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一些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差,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产量的大幅波动。此外,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4. 现代农业规模小,带动不强
    汉中市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投入不足,整体的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较为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也面临困难。尽管有一些农业项目,但整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5. 产业链条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
    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低。例如,洋县的红薯产业存在初加工多、深加工少的问题,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强。此外,农产品缺乏统一的品牌和规范化管理,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汉中市种植业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以期促进该地区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1. 优化种植业发展目标定位
    发展食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将农产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汉中市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人口的转移,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产业化经营模式,能够拉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要加大对柑橘、香菇等特色产业的深加工力度,提高综合效益。

  3. 加强科技进步与品牌建设
    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通过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提升汉中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附加值。

  4. 推动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等方式,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特别是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5. 发展“种植+加工+旅游”的立体发展模式
    结合汉中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推动农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开发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产品,提升汉中农业的综合效益,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汉中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在种植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当前该地区的种植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农资价格波动、产业链不完善、科技水平低等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汉中市应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化经营、加强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提升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