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本研究由Maria Elena Martino、Jumamurat R. Bayjanov、Brian E. Caffrey、Michiel Wels、Pauline Joncour、Sandrine Hughes、Benjamin Gillet、Michiel Kleerebezem、Sacha A.F.T. van Hijum和François Leulier共同完成。研究团队来自多个机构,包括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的基因组功能研究所(Institut de Génomique Fonctionnelle de Lyon, IGFL)、荷兰奈梅亨大学分子生命科学中心的分子与生物分子信息学中心(Center for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Informatics, Nijmegen Center for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Genetics)、荷兰NIZO食品研究中心(NIZO Food Research)以及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宿主微生物互作组(Host Microbe Interactomics Group, Wageningen University)。该研究于2016年发表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期刊上。
本研究属于微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领域,主要探讨了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中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基因组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植物乳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环境中的乳酸菌,包括植物、动物胃肠道、食品等。由于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广泛分布,植物乳杆菌被认为是高度适应性细菌的代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其基因组如何反映其生态适应性。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揭示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与其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54株来自不同环境的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团队希望发现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组特征与特定环境相关,从而揭示该菌的进化轨迹和生态适应性机制。
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菌株收集与DNA提取
研究团队收集了43株植物乳杆菌菌株,这些菌株来自不同的环境,如发酵蔬菜、乳制品、水果、肉类以及人类和果蝇的肠道。此外,还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了11株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数据,包括参考菌株WCFS1。所有菌株在MRS培养基中培养,随后使用UltraClean Microbial DNA Isolation Kit提取基因组DNA。
基因组测序与注释
使用Illumina MiSeq和Ion Torrent PGM技术对43株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通过Ray软件组装成contigs,随后使用RAST注释服务器进行功能注释。此外,还对NCBI数据库中的5株部分基因组进行了RAST注释,以便于比较。
基因组比较分析
使用OrthoMCL软件将蛋白质序列分组为直系同源基因群(Orthologous Groups, OGs),并对所有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团队构建了泛基因组(pan-genome),并分析了核心基因组(core genome)和可变基因组(variome)。核心基因组包含所有菌株共有的基因,而可变基因组则包含部分菌株特有的基因。
功能与进化分析
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团队构建了基于16S rRNA基因和核心基因组的进化树,并分析了菌株之间的功能差异。此外,还使用CAFE软件分析了功能分化的程度,并探讨了这些分化是否与菌株的环境来源相关。
基因-性状匹配分析
使用PhenoLink工具进行基因-性状匹配分析(Gene-Trait Matching, GTM),以探讨基因的存在与否是否与菌株的环境来源相关。研究团队将菌株的环境来源分为五类(蔬菜、人类、乳制品、肉类、未知),并分析了不同环境来源菌株的基因分布。
基因组多样性
研究发现,54株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可塑性。泛基因组包含7107个OGs,其中核心基因组包含1957个OGs,占WCFS1菌株注释基因的66%。可变基因组包含5150个OGs,其中4500个OGs位于染色体上。
功能与进化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的进化关系与其环境来源无关。基于核心基因组的进化树表明,来自同一环境的菌株并未聚在一起,而是分散在不同的进化分支中。功能分化分析也显示,菌株的功能分化与其环境来源无显著相关性。
基因-性状匹配分析
GTM分析发现,某些基因的存在与否与菌株的环境来源相关,但这些基因大多为假设蛋白或与接合作用相关的基因,难以直接解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因此,基因的存在与否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菌株的环境来源。
可变功能区域分析
研究团队还分析了三个可变功能区域(EPS/CPS生物合成、分泌组和糖代谢)的基因分布。结果显示,这些区域的基因分布与菌株的环境来源无显著相关性,进一步支持了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进化与其环境适应性无关的结论。
本研究首次通过大规模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进化与其环境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进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环境适应性特征,而是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可塑性。这表明植物乳杆菌具有“游牧式”生活方式,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灵活适应,而无需通过基因组特化来适应特定环境。
本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进化模式,挑战了传统认为细菌基因组进化与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进化可能受到其他选择压力的驱动,而非特定环境的适应性需求。这一发现为理解细菌的生态适应性和基因组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本研究还为植物乳杆菌在食品和健康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其高度适应性和基因组可塑性,植物乳杆菌在发酵食品、益生菌制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个在线数据库,详细展示了54株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包括基因分布、功能注释和代谢途径分析等。这一数据库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