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的建筑形制演变及区域互动关系研究

期刊:故宮博物院院刊DOI:10.16319/j.cnki.0452-7402.2021.10.002

本文属于类型a,即一篇关于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建筑形制演变及区域互动关系的原创研究。以下是详细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文的主要作者为王书林、徐新云和徐怡涛,其中徐怡涛为通讯作者。该研究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南宋时期的木构建筑形制与屋木画研究”(批准号:19yjc760108)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宋建筑史料编年研究”(批准号:19zda199)支持,并得到了北京大学桐山教育基金的研究资助。研究发表于《故宮博物院院刊》2021年第10期,第234期。

学术背景
本文的研究领域为建筑考古学,特别是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的建筑形制演变及区域互动关系。两浙路是北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区,涵盖今浙江省、上海市及江苏省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该地区在唐代后期逐渐成为重要的粮食供应地,五代时期在吴越国的治理下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北宋时期,两浙路基本保持在同一行政区内,仅短暂拆分,至南宋时期复分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
研究背景在于,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建筑技艺也得到迅速发展。江南建筑对《营造法式》的编撰产生了深刻影响,且与日本建筑关系密切。然而,两浙路区域内同一时期的建筑形制呈现出迥异的式样,给建筑考古学研究带来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两浙路地区的木构建筑、砖石塔、石刻及墓葬等材料的分析,探讨建筑形制的分区分期演变及区域间的互动关系,为建筑考古学分区提供新的思考。

研究流程
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收集与分类:研究基于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的木构建筑、砖石塔、石刻及墓葬等材料,将其分为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两个区域,提取并整理建筑形制特点。
2. 建筑形制分区分期研究:通过对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建筑形制的独立分析,总结各自的特征及发展历程。具体包括建筑平面、构架形式、柱枋、铺作、门窗等方面的演变。
3. 区域比较与互动关系探讨:在分区分期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的建筑形制,探讨区域间的互动关系。
4. 建筑考古学分区的思考: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建筑考古学分区的新的思考和建议。

主要结果
1. 两浙西路建筑形制特征
- 建筑平面从北宋时期的简单方形向南宋时期的带月台矩形平面和工字平面转化。
- 塔的平面多为八角形,基座以宽大台基为主,部分塔施须弥座。
- 柱枋形制多样,北宋时期多用抹角方柱,南宋时期逐渐流行八角柱。
- 铺作布局从北宋时期的补间铺作一朵向南宋时期的两朵转变,铺作数逐渐增多。
- 壸门样式从北宋时期的内凹多曲向南宋时期的宝盖样式和外撇曲线演变。

  1. 两浙东路建筑形制特征

    • 建筑平面保持小型木构殿堂方三间的做法,构架形式符合江南宋元建筑的典型特征。
    • 塔的平面以六边形为主流形制,基座以高基座和低矮宽大台基并存。
    • 柱枋形制相对简单,多用圆柱,柱础以覆盆石础为主。
    • 铺作布局较为纯粹,补间铺作数较少,铺作形制与两浙西路有所不同。
  2. 区域比较与互动关系

    • 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的建筑形制在平面、构架、柱枋、铺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区域间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便利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
    • 两浙西路的建筑形制受到北人南迁的影响,表现出更多的北方建筑特征,而两浙东路则保持了较为纯粹的江南建筑传统。

结论与意义
本文通过对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建筑形制的分区分期研究,揭示了区域间建筑形制的演变及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的建筑形制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区域间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便利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此外,两浙西路的建筑形制受到北人南迁的影响,表现出更多的北方建筑特征,而两浙东路则保持了较为纯粹的江南建筑传统。
本文的研究为建筑考古学分区提供了新的思考,有助于理清建筑样式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历程,为分析南北方建筑及中日建筑的互动关系提供参考。

研究亮点
1. 重要发现:研究揭示了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建筑形制的区域差异及演变规律,特别是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在建筑平面、构架、柱枋、铺作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2. 方法创新:研究通过分区分期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两浙路地区的建筑形制,为建筑考古学分区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3. 研究对象特殊性:研究基于丰富的木构建筑、砖石塔、石刻及墓葬等材料,涵盖了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的多种建筑类型,为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本文还探讨了建筑形制与自然地理条件、交通便利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为理解区域间建筑形制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研究还提出了对建筑考古学分区的新的思考,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