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由王金昊、曹忠荣、邱俊和路瑛丽共同完成,分别来自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该研究于2020年发表在《中国体育科技》第56卷第7期,文章编号为1002-9826(2020)07-0099-09,DOI为10.16470/j.csst.2020063。
本研究属于运动科学领域,旨在探讨亚高原训练(sub-altitude training)对国家现代五项队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亚高原训练是指在海拔500~1500米的地点进行训练,其低氧刺激程度较浅,但运动员能保持平原的训练强度,既坚持大强度训练又有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改善心肺功能,有利于有氧运动能力提高。亚高原训练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多种运动项目中,但其对现代五项运动员的影响尚未有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监测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血液生化指标、游泳和激光跑等指标变化,探讨亚高原训练对现代五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表现的提升作用。
本研究以国家现代五项队14名运动员(男6名、女8名)为实验对象,在雅加达亚运会赛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海拔1040米)进行为期5周的亚高原训练。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训练安排:主教练统一制定训练计划,男、女运动员训练内容和相对训练负荷保持一致。训练内容包括越野跑、射击组合(激光跑)、力量训练、技术训练和联项训练。每周安排1天模拟比赛形式的联项训练。
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在亚高原训练前1周、亚高原期间每周和亚高原训练后1周,采集运动员肘静脉血,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睾酮(T)、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等指标,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
尿蛋白检测: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第2~5周的联项训练日,收集运动员训练后尿液检测尿蛋白,评价当日训练负荷。
运动表现能力测试:分别在亚高原训练前2周、亚高原训练第5周和亚高原训练后3周,检测200米自由泳和激光跑成绩,评价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能力。
数据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不同时间点各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亚高原前为基础值,采用各指标变化幅度(百分比)比较同一时间点不同性别的差异。
身体机能指标变化:
运动表现能力变化:
5周亚高原训练对提高国家现代五项队女子运动员携氧能力,男、女运动员合成代谢有促进作用。亚高原训练改善现代五项的游泳和激光跑运动表现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可能与身体机能水平提高、训练安排、训练负荷有关。亚高原训练可作为现代五项备战重大比赛的赛前训练方式,但应注意对身体机能和运动表现能力影响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还探讨了亚高原训练对不同性别运动员的影响机制,为未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研究还通过尿蛋白检测和运动表现能力测试,全面评估了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竞技状态的影响,为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的训练安排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