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属于类型b,是一篇学术论文,但不是单一原创研究的报告。以下是该文档的学术报告:
作者为徐雄伟、王晨曦、王苏豫,均来自上海师范大学。该论文发表于2024年第6期的《比较教育学报》(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总第354期。论文的主题是从终身学习的视角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首先,论文指出教师是释放每个学习者潜能、实现包容和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者。然而,根据2023年全球教师报告,全球范围内仍存在师资短缺问题,威胁着教育的未来。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论文提出需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学习引领者的双重身份,并为教师职业建立新的社会契约。论文基于世界发展形势和历史政策工作的双重演进,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il)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政策与实践国际研究研讨会”,阐释了终身学习的丰富内涵和关键特征,并分享了各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经验借鉴。
其次,论文详细阐述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及其特征。终身学习作为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教育政策和实践的主要概念。论文从追溯历史传统、立足时代发展、聚焦赋能教师三个方面,深入解读并阐释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及特征。在追溯传统部分,论文指出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中外文化中具有悠久历史,如《论语》中孔子的学习过程描述、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分阶段教育思想、伊斯兰教《古兰经》中的箴言以及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等。在立足发展部分,论文指出终身学习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时代背景、价值取向等不断演进和发展,形成了持续而非连续不断、从单一关注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功能需求向兼顾功能需求及专业承诺、专业情感等态度层面转变等关键特征。在聚焦教师部分,论文强调时代的变革和终身学习内涵的深化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应顺应终身学习的要求而不断变革。
第三,论文总结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各国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各具本土特色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社会参与、利用技术赋能、重塑教师角色的方式,保障教师终身学习的权利、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灵活便捷的学习机会、尊重教师的个性需求,进一步强化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学习引领者的主体地位。例如,智利通过法律保障教师终身学习权利并支持其持续专业发展;非洲一些国家通过国家政策和教育政策改善教师专业发展;芬兰通过广泛的社会合作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日本设立了社区学校和终身学习中心,支持教师在地方一级促进终身学习的领导能力;南非制定了教师教育与发展综合战略规划框架,利用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欧盟委员会建立了面向成人学习专业人士的欧洲多语言开放式会员平台(epale),提供内容、资源、培训和交流机会,支持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持续专业发展。
第四,论文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以及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中的亮眼成绩引发世界关注。中国通过政府主导、重点帮扶、数智赋能等方式,建立了较为完备且成熟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经验体系。例如,中国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政策体系,包括教师职业发展轨迹和阶梯、定期绩效评估和各种奖励、有时间和资金支持的在职培训;通过“国培计划”等重点帮扶政策,加强面向弱势地区教师的政策支持;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师行业标准,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最后,论文反思了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机遇。尽管各国在政策保障、机构支持、技术赋能、研究先导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和成熟的经验做法,并不断突出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学习引领者的角色,但教师专业发展仍面临着来自时代、职业、学生等诸多挑战。例如,宏观的时代和社会挑战,如移徙、冲突与危机、心理健康、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气候变化、不平等;微观的教育领域内部挑战,如资源限制、计划可及性不足、体制障碍和对变革的抵制等。面向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论文提出应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收集更多国家的数据和案例,加强各国专家学者的交流协作,为教师职业构建新的社会契约,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助推中国乃至全球教师的终身学习与持续专业发展。
这篇论文从终身学习的视角出发,全面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经验借鉴,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