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阿片类药物诱导的耐受性和痛觉过敏的当前观点

期刊:CNS DrugsDOI:10.1007/s40263-019-00660-0

本文由Sebastiano Mercadante、Edoardo Arcuri和Angela Santoni共同撰写,分别来自意大利的La Maddalena癌症中心、Regina Elena癌症研究所和罗马大学。该论文发表于2019年的《CNS Drugs》期刊,主题为“阿片类药物诱导的耐受性和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Tolerance and Hyperalgesia)。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的高效药物,但其长期使用常伴随多种临床问题,尤其是耐受性和痛觉过敏(OIH)。耐受性是指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患者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镇痛效果,而痛觉过敏则是指阿片类药物使用后,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反而加剧了疼痛感。本文详细探讨了这两种现象的机制及其临床管理策略。

首先,作者指出耐受性和痛觉过敏的机制涉及细胞、回路和系统层面的药物诱导适应或稳态变化。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剂量递增,进而引发痛觉过敏。耐受性的机制包括药物代谢上调、受体信号脱敏、受体下调以及补偿/对抗过程。痛觉过敏则与下行疼痛通路的神经适应有关,特别是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延髓腹内侧区(RVM)中的神经元活动增加。

其次,本文详细讨论了炎症在阿片类药物耐受性和痛觉过敏中的作用。阿片类药物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TLR4)引发神经免疫反应,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降低疼痛阈值。TLR4的激活还涉及鞘磷脂酶途径,生成神经酰胺(ceramide),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此外,阿片类药物还通过上调P2X4和P2X7受体,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导致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去抑制,加剧疼痛。

第三,作者探讨了神经肽在阿片类药物耐受性和痛觉过敏中的作用。胆囊收缩素(CCK)被认为是一种内源性抗阿片物质,其通过阻断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促进痛觉过敏。此外,神经肽FF(NPFF)和孤啡肽(OFQ/NOP)也表现出促痛觉作用,抵消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

第四,本文还涉及表观遗传学在阿片类药物耐受性和痛觉过敏中的作用。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变化,影响阿片受体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耐受性和痛觉过敏。例如,阿片类药物通过抑制阿片受体基因的去甲基化,降低其转录水平,导致耐受性。

在临床管理方面,作者提出了多种策略来减轻或逆转阿片类药物耐受性和痛觉过敏。首先,使用辅助镇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和局部麻醉剂)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从而缓解耐受性和痛觉过敏。其次,阿片类药物转换(opioid switching)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更换阿片类药物,利用不同药物之间的不完全交叉耐受性,重新获得镇痛效果。此外,NMDA受体拮抗剂(如氯胺酮)也被证明可以逆转阿片类药物耐受性,并减轻痛觉过敏。

最后,作者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区分痛觉过敏和耐受性至关重要。痛觉过敏通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且疼痛区域可能超出原有的疼痛范围。增加阿片类药物剂量通常会加剧痛觉过敏,而耐受性则可以通过增加剂量来克服。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的价值在于全面总结了阿片类药物耐受性和痛觉过敏的机制,并提供了多种临床管理策略,为临床医生在面对复杂疼痛患者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本文还强调了炎症、神经肽和表观遗传学在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