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专家共识

期刊:中华护理杂志DOI:10.3761/j.issn.0254-1769.2024.14.003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专家共识论文。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机构:本文由马艳、吴荣、张辰、李庆印、黄雨佳、赵明晶、付强、李永刚、王佳妮等专家执笔,作者单位包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多个部门。本文发表于《中华护理杂志》2024年7月第59卷第14期。

主题:本文的主题是“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ant Device, LVAD)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专家共识”。该共识旨在规范护士对LVAD植入患者术后护理的操作,提供基于循证的护理方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背景与意义: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中晚期阶段,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住院率等特点。尽管近年来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但每年仍有5%~10%的患者进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其年病死率高达50%。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除心脏移植外,LVAD植入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LVAD植入术后患者仍面临出血、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制定一套科学、严谨、权威的术后护理共识,对于提高LVAD植入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术后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共识的制定方法:共识的制定基于对国内外LVAD护理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文献的全面回顾,并结合护理实践经验。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和一轮线上专家会议,对初稿进行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共识终稿。函询专家的应答率为93.75%,两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7和0.920,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大于3.5分,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02和0.407(p<0.01),表明共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共识的主要内容:共识涵盖了LVAD植入患者术后护理的七个主题,分别是血流动力学监测、LVAD功能监测、凝血功能监测、经皮缆线的固定及切口护理、运动康复、健康教育、出院前考核。

  1. 血流动力学监测:术后护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全身重要器官的灌注。护士需动态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并与医生沟通,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共识详细列出了术后早期和病情平稳后的监测方法,包括床旁多导联心电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超声检查等,并规定了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理想范围。

  2. LVAD功能监测:LVAD植入术后患者的心输出量主要依靠血泵运转维持,因此护士需合理放置LVAD体外控制器,确保各部件连接紧密、供电充足。共识强调了动态观察LVAD血泵转速、流量和能耗变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血泵转速调整后的复查要求。

  3. 凝血功能监测:共识详细描述了术后早期和病情平稳后的凝血功能监测方法,包括活化凝血时间测量、肝素和华法林的使用等,并提出了出血和血泵血栓形成的预警信号和处理措施。

  4. 经皮缆线的固定及切口护理:共识强调了经皮缆线固定装置的使用和切口护理的重要性,详细描述了切口换药的频率、清洁消毒方法以及敷料的选择。

  5. 运动康复:共识提出了LVAD植入患者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Ⅰ期和Ⅱ期运动康复的具体内容。Ⅰ期康复在ICU内进行,包括呼吸训练和运动康复;Ⅱ期康复在心脏康复中心或院内康复科进行,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平衡及柔韧性训练。

  6. 健康教育:共识详细列出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用药指导与监测、病情监测与上报、经皮缆线切口护理、日常生活指导、紧急事件处理、复诊等。

  7. 出院前考核:共识提出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出院前考核要求,确保其出院后有能力完成LVAD的日常监测及护理。

共识的意义与价值:该共识覆盖了LVAD植入患者术后护理的各个环节,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严谨、权威的参考和指导。共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规范护士的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住院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术后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亮点:该共识的亮点在于其全面性和权威性。共识不仅涵盖了术后护理的各个环节,还通过专家函询和线上会议的形式,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此外,共识还提出了详细的监测方法和健康教育内容,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可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的指导方案。

这篇专家共识为LVAD植入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意义。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