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b
作者与期刊信息
本文由Michael Stocker撰写,他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学者。文章发表于《Journal of Philosophy》1976年8月12日的第73卷第14期,标题为《现代伦理理论的精神分裂症》(The Schizophrenia of Modern Ethical Theories)。
主题概述
本文的核心主题是对现代伦理理论的批判性反思,特别是对这些理论在处理动机(motives)与理由(reasons)关系时所表现出的缺陷。Stocker认为,现代伦理理论过于关注义务、正当性和价值等抽象概念,而忽视了动机和伦理生活中的实际心理结构。这种忽视导致了一种“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即伦理理论无法将人们的理由和动机统一起来,从而使得伦理实践变得不连贯甚至不可行。
主要观点及其论证
Stocker指出,现代伦理理论几乎完全专注于理由、价值和正当性(justifications),却很少探讨动机或其与伦理生活的关系。他以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和义务论(deontology)为例,说明这些理论往往仅从外部视角评价行为的正当性,而忽略了行为者的内在动机。例如,功利主义将行为的正当性归结为最大化快乐与痛苦的比例,但并未考虑这种目标是否能够真正融入行为者的动机中。
- 支持证据:Stocker引用了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者(hedonistic egoists)的例子,说明这些人虽然可能追求个人快乐,但他们无法通过这种动机实现爱、友谊等深层人际关系,因为这些关系本质上需要“为他人着想”的动机。
- 子观点:动机不仅仅是行为的驱动力,它还是伦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种伦理理论无法将动机纳入其框架,则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断裂。
Stocker强调,一个人的良好生活需要动机与理由之间的和谐。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价值观一致时,他的生活才是完整的。反之,如果动机与理由之间存在分裂,就会导致“道德精神分裂症”。
- 支持理论:Stocker提出,爱、友谊、共同体等关系都要求行为者将对方视为最终目标,而非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例如,在爱情中,行为者必须“为了对方本身”而行动,而不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或其他利益。
- 支持意见:他进一步指出,现代伦理理论由于过于关注抽象的价值判断,往往忽略了这种“为了某人本身”的动机需求,从而使伦理实践变得空洞且缺乏人性。
Stocker认为,现代伦理理论的另一个重大缺陷在于它们倾向于采用一种外部视角来评估道德行为。例如,义务论通常认为,只要行为符合道德义务,无论行为者的动机如何,该行为都是正当的。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动机在道德评价中的重要性。
- 支持证据:Stocker举了一个例子:一位病人因无聊而被朋友探望,但这位朋友表示,他探望病人并非出于友情,而是因为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义务。尽管行为表面上符合道德要求,但由于缺乏真正的友谊动机,这种行为显然缺乏道德价值。
- 子观点:外部视角的伦理理论容易导致伦理生活的贫瘠化,因为它忽视了人类情感和动机在道德实践中的核心地位。
Stocker试图揭示现代伦理理论为何会陷入上述困境。他认为,这一现象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个人关系的弱化、商业关系的兴起以及个体主义的盛行,伦理理论逐渐倾向于关注义务和规则,而非个人关系和情感。此外,立法模型(legislation-model)的影响也使得伦理学家更关注行为的结果,而非行为者的动机。
- 支持理论:Stocker提到,许多现代伦理学家受到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formalism)的影响,倾向于将“效果”(如快乐)视为“原因”(如善行)。这种因果倒置导致了伦理理论的片面化。
- 支持意见:他还批评了G.E. Moore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认为这种理论错误地将“善”的分类标准本身视为道德目标,从而忽视了具体的人际关系和情感。
尽管Stocker对现代伦理理论提出了严厉批评,但他也承认这些理论可能存在某些合理性。例如,一些理论家可能认为,这些理论仅旨在提供道德行为的“指标”(indices),而非确定性指导。此外,部分理论可能仅适用于特定领域(如义务和规则),而不涉及整个伦理学范围。
- 反驳意见:Stocker指出,即使这些理论被视为局部理论,它们仍然存在严重问题。首先,它们可能导致伦理理论内部的分裂,难以与其他领域(如个人关系)整合。其次,这些理论容易误导人们,使他们误以为所有伦理问题都可以通过外部规则解决。
论文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通过对现代伦理理论的深刻批判,揭示了这些理论在处理动机与理由关系时的根本缺陷。Stocker的观点提醒我们,伦理理论不仅需要关注抽象的原则和价值,还需要考虑人类情感和动机的实际作用。只有将动机与理由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可行的伦理体系。此外,本文还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它挑战了传统伦理学中关于“善”与“正当”的基本假设,并呼吁重新审视人类道德生活的复杂性。
亮点总结
1. 提出了“道德精神分裂症”这一概念,形象地描述了现代伦理理论在动机与理由之间的分裂。
2. 强调了动机在伦理生活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爱、友谊等人际关系中的动机需求。
3. 深刻分析了现代伦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根源,揭示了其局限性的深层次原因。
4. 批判性地探讨了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等主流理论,为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Stocker还讨论了伦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他认为,如果一种伦理理论无法为行为者提供实际可行的指导,那么它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未来的伦理学研究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构建一个既能解释道德现象又能指导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