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实践指南

期刊: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I:10.19852/j.cnki.jtcm.2022.01.009

本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关于针灸治疗腰痛(low back pain, LBP)的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PG)的科学论文。以下是针对该文档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出版信息

本文由Chen Haiyong、Yeung Wing-fai、Yang Mingxiao、Mu Jinglan、Ziea Tat-chi、Ng Bacon Fung-leung和Lao Lixing等多位作者共同撰写。他们分别来自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麻醉科、香港医院管理局中医药部以及美国弗吉尼亚整合医学大学。该指南于2022年发表在《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期刊上。

论文主题

本文的主题是制定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实践指南。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香港和美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复发率高,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尽管针灸作为一种替代疗法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用于治疗腰痛,但目前缺乏标准化的临床实践指南,导致针灸治疗的实施存在差异。本文旨在通过整合文献系统回顾、临床证据分类、专家意见调查和德尔菲法(Delphi program)共识,制定基于证据的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实践指南。

主要观点及论据

1. 腰痛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腰痛是一种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疼痛可能辐射至下背部和腹部。在香港,约57.1%的人口曾经历过腰痛,42.1%的人口在过去一年内至少发作过一次。在美国,腰痛的发病率从1992年的3.4%上升至2006年的10.2%,且复发率高达25%。目前,腰痛的治疗策略包括教育、镇痛药物、非药物疗法和定期复查,但针灸作为一种替代疗法在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功能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

2.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证据

多项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证实,针灸在缓解腰痛方面具有镇痛效果。例如,德国针灸试验(GERAC)和个体患者数据荟萃分析均支持针灸的镇痛作用。此外,针灸还被认为是一种对抗阿片类药物滥用的有效手段,因其具有基于证据、成本效益高且安全的治疗特点。然而,尽管许多西方医学指南推荐针灸用于腰痛管理,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标准化操作指南,导致针灸治疗的多样性和安全性问题。

3.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方法

本文采用香港医院管理局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CPG)开发协议,分为准备、开发和定稿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成立了由针灸、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专家组成的指南开发委员会。开发阶段包括文献检索、系统回顾、针灸经典和现代教科书的文本挖掘、专家咨询以及初步指南的起草。定稿阶段通过共识会议最终确定、实施和发布指南。指南开发委员会由11位专家组成,包括针灸师、临床研究人员和循证医学专家。

4. 指南的主要内容

指南涵盖了从西医诊断、中医辨证论治到针灸治疗程序和康复随访的广泛内容。具体包括: - 诊断:腰痛定义为位于下肋骨和臀下皱襞之间的疼痛,非特异性腰痛则指无明显病理学原因的腰痛。 - 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病因诊断和经络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证。 - 排除不适合针灸治疗的腰痛:包括出血性疾病和其他严重内脏疾病患者。 - 针灸治疗范式:针对急性和慢性腰痛,分别制定了治疗目标、原则、穴位选择、针刺技术和治疗频率。例如,急性腰痛的治疗目标是立即缓解疼痛,基本治疗原则是行气止痛、舒筋活络;慢性腰痛的治疗目标是减少疼痛发作频率和强度,治疗原则是舒筋活络、通经止痛、补肾健脾。

5. 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

指南详细描述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针刺技术、针具选择、留针时间和辅助疗法。例如,急性腰痛可采用运动式针灸治疗(motion-style acupuncture treatment),患者在站立状态下针刺腰痛点(EX-UE7)和后溪穴(SI3),并配合腰部活动。慢性腰痛则根据证型选择补泻手法,并结合艾灸、拔罐等辅助疗法。

6. 治疗后的护理建议

指南还提供了针灸治疗后的护理建议,包括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推荐自我按摩、逐步增加运动量、保持腰部温暖以及必要时进行物理治疗或就医。

论文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是香港首个针对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指南通过整合现代临床证据和中医传统理论,为针灸治疗腰痛提供了标准化操作流程,有助于减少临床实践的差异。其次,指南的制定过程采用了德尔菲法,广泛征求了本地注册针灸师的意见,确保了指南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指南的发布为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框架,未来可通过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和更新指南内容。

亮点

本文的亮点在于: 1. 首次制定:这是香港首个针对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2. 证据整合:指南不仅基于现代临床证据,还充分考虑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传统价值。 3. 共识达成:通过德尔菲法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确保了指南的实用性和权威性。 4. 操作细节:指南详细描述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辅助疗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明确指导。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指南还强调了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建议针灸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针刺部位疼痛、轻微出血等。此外,指南还提供了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建议,如老年人和孕妇的针灸治疗方案。

本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广泛的专家共识,制定了一份全面、实用的针灸治疗腰痛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