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针灸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期刊:中西医结合护理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DOI:10.55111/j.issn2709-1961.202305059

类型a:这篇文档报告了一项单一的原创研究。

针灸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本研究由雷宏、孙新雨、郎艳茹和尹安春共同完成,他们均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该研究发表于2023年第9卷第9期的《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

学术背景 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导致神经功能缺失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不仅对患者个体造成负担,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压力。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估针灸在促进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抑郁症状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

研究流程 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文献检索与筛选:研究人员系统地检索了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公开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最终纳入13篇文献。 2.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两名独立的研究人员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同时,使用Cochrane 5.1.0手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涵盖随机分配、分配隐藏、盲法、结局数据完整性等方面。 3. 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连续性变量,若测量工具相同则采用加权均方差(MD)进行分析;若采用不同测量工具,则采用标准化均方差(SMD)。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1且I²≤50%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主要结果 - 肢体功能:共5项研究涉及428例患者,显示针灸能显著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合并效应量为[MD=6.86,95%CI(5.63,8.08),P<0.01]。 - 抑郁症状:6项研究涉及522例患者,表明针灸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症状,合并效应量为[MD=-6.95,95%CI(-9.32,-4.57),P<0.01]。 - 生活质量:7项研究涉及542例患者,证实针灸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合并效应量为[SMD=1.83,95%CI(1.63,2.04),P<0.01]。

这些结果表明,针灸在促进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抑郁症状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结论与价值 针灸不仅可以促进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还能有效改善卒中后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发现为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基于循证的护理证据支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然而,由于本研究检索数据库有限,可能存在文献检索不全的情况。此外,大部分文献未提及对研究结果测量者实施盲法,可能导致方法学上的异质性。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论证针灸对卒中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多高质量证据支持。

亮点 - 重要发现:针灸在促进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抑郁症状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 - 新颖性:本研究首次通过meta分析全面探讨了针灸在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综合效果。 - 特殊性:研究对象涵盖了广泛的卒中患者群体,确保了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其他有价值内容 本研究还强调了针灸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特别是在抗抑郁治疗中的潜在优势。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分泌(如5-羟色胺)和改善脑组织血液灌流量,针灸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针灸联合其他康复疗法(如语言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的应用前景也被讨论,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