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属于类型c,以下是对文档内容的骨架总结和主要观点提取:
本文由万金红和廖梦均撰写,分别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新华水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表于《中国水利》2020年第20期。文章围绕“遗产型水利风景区建设”展开,探讨了其现实意义、建设条件分析及推进建议。
首先,文章强调了水利遗产的重要性。水利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颁布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确立了水利遗产的地位。保护、传承和利用水利遗产,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文章详细分析了建设遗产型水利风景区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影响力,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有利于强化水利风景区对游客的综合吸引力,实现其旅游价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第三,有利于水利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利用与传承,水利风景区成为水利遗产保护传承的平台,水利遗产则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
接着,文章对建设遗产型水利风景区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第一,中国水利遗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多样的气候条件和长期维护使得众多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第二,水利遗产地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在水利文博事业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利遗产保护、展示、利用体系。第三,水利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利风景区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然后,文章提出了推进遗产型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建议。第一,注重保留水利遗产承载的原真性,避免在开发过程中抹去真实的历史痕迹。第二,协调好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适度开发利用提升水利遗产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第三,深化水利遗产资源化、资产化管理,推进水利遗产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的有效转化。第四,强化与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将遗产型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与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复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打造水利风景区特色的水利科普活动品牌,提高景区信息化水平,创新科普方式,推出一批高质量水利风景区科普产品,做好水利风景区科普规划等。
最后,文章总结了水利风景区科普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例如,重点推动100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提升水文化风景区功能、完善风景区设施,遴选并打造10个国家水利风景区示范基地,推动构建5个以国家水利风景区为基础的水利风景区科普文化带等。
本文通过对遗产型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对于推动水利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促进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