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专家共识,而非单一原创研究报告。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的学术报告:
本文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通信作者为杨曦明,发表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3月第42卷第3期。
本文主题为“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在感染性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病原体种类繁多,感染途径多样,症状和体征存在个体差异,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如微生物培养、病原体核酸检测等)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耗时长,且无法实现早期诊断。近年来,血清学炎症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SAA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SAA是一种由多基因编码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人类SAA家族有4个成员:SAA1、SAA2、SAA3和SAA4。其中,SAA1和SAA2在急性时相期表达,称为急性期SAA(A-SAA);SAA4则组成型表达(C-SAA),其浓度不随病情变化而变化。SAA在炎症、感染、损伤或肿瘤等刺激下由多种细胞合成,并在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SAA的检测主要针对A-SAA亚型,常用方法包括免疫比浊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和免疫荧光层析法等。免疫散射比浊法是国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检测上限可达500~550 mg/L。SAA的参考区间为<10 mg/L,当SAA水平≥10 mg/L时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等病理状态。
SAA在多种病毒感染急性期显著升高,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研究表明,SAA对病毒感染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例如,在手足口病患儿中,SAA的灵敏度高达91.6%,特异度高达96.6%。此外,SAA在病毒感染后上升时间早于CRP,且下降速度更快,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
SAA在细菌感染急性期的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且上升幅度更大。例如,在细菌性肺炎患者中,SAA的中位数水平为CRP的16.77倍;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SAA的中位数水平可达800 mg/L。SAA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高达95%和82%。
SAA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也显著升高,其升高幅度甚至高于细菌感染。此外,SA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Ⅱ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非感染性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SAA可用于观察疾病活跃性和炎症程度。
SAA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例如,在甲型流感重症患者中,SAA水平可超过500 mg/L;在手足口病重症患者中,SAA水平可高达正常值的1000倍以上。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SAA水平下降30%以上提示治疗有效,下降幅度越大,预后越好。
SAA与CRP联合检测可提高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在病毒感染急性期,SAA水平显著升高,而CRP升高不明显;在细菌感染急性期,SAA和CRP均显著升高,且SAA的升高幅度更大。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病毒或细菌感染,指导合理用药。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SAA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SAA作为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评估、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SAA与CRP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有助于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本文的发布填补了国内关于SAA临床应用共识的空白,对推动SAA在临床中的规范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诊疗参考,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