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塞内卡谷病毒3C蛋白酶切割OPTN以削弱选择性自噬和I型干扰素信号

期刊:AutophagyDOI:10.1080/15548627.2023.2277108

综合学术报告

这篇研究论文的标题是《Seneca Valley Virus 3C Protease Cleaves OPTN (Optineurin) to Impair Selective Autophagy and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由Jiangwei Song、Yitong Guo、Dan Wang、Rong Quan、Jing Wang和Jue Liu等作者共同撰写,研究单位包括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等。该论文发表在期刊《Autophagy》的2024年第20卷第三期上。


研究背景与目的

Seneca Valley Virus(Seneca山谷病毒,简称SVV)是一种感染猪的RNA病毒,已知会引发猪的水疱性疾病,对生猪养殖业构成全球性威胁。SVV同时还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溶瘤病毒,可用于癌症治疗。近年来,针对SVV的病毒复制机制及宿主免疫逃逸策略的研究增加,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Optineurin(OPTN,光学神经蛋白)是一种重要的选择性自噬受体,通过将特定的细胞质病原体标记为降解目标来发挥抗病毒作用。研究表明,病毒常会通过靶向自噬受体或破坏宿主的自噬相关路径来逃避免疫清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SVV病毒如何通过其3C蛋白酶(3C[Pro])靶向宿主自噬受体OPTN,研究这是否会对选择性自噬以及I型干扰素(IFN)信号通路产生影响。


研究的方法与流程

该研究分多个步骤系统地揭示了SVV 3C[Pro]对OPTN的作用机制。以下是研究的详细流程:

(1)病毒感染相关实验

为了研究SVV感染是否会引起宿主OPTN的表达变化,研究人员在BHK-21细胞(仓鼠肾细胞系)和PK-15细胞(猪肾细胞系)中进行SVV感染实验,分别设置PBS对照组和不同感染时间处理组(3小时至12小时不等)。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SVV感染对OPTN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和降解情况,观察OPTN是否被裂解。同时,通过qRT-PCR分析mRNA水平排除了基因转录调控的可能性,表明OPTN蛋白的减少源于蛋白裂解与降解。

(2)3C[Pro]的特异性作用验证

随后,为了明确这种裂解是否由SVV的3C[Pro]引起,研究者将人体流感血凝素标签(HA-OPTN)与表达SVV各蛋白的质粒进行共转染,并通过Western blot观察裂解情况。同时,研究了其它Picornaviridae(小RNA病毒科)病毒,包括EMCV、FMDV、CVB3、HRV及EV71的3C[Pro]是否对OPTN具有相同作用。结合对蛋白酶活性残基的突变实验,发现SVV 3C[Pro]通过保守的催化位点靶向裂解OPTN。

(3)裂解位点的确定

为了进一步确定裂解位点,研究者构建了多个OPTN截短突变体。基于Picornaviridae病毒3C[Pro]的裂解规律(通常靶向谷氨酰胺-甘氨酸或谷氨酰胺-谷氨酸对),通过逐步替换突变验证了裂解位点位于谷氨酰胺513(Q513)。

(4)OPTN片段的功能研究

对裂解后的OPTN片段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共免疫沉淀(Co-IP)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发现OPTN完整蛋白可靶向SVV VP1(病毒结构蛋白)并诱导其降解。而被3C[Pro]裂解后,N端片段虽仍能结合VP1,但降解能力显著减弱;C端片段则完全丧失病毒抑制功能。此外,检测OPTN裂解片段的自噬相关功能,发现裂解显著削弱了OPTN与LC3(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泛素化蛋白的结合能力。

(5)对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为探讨SVV感染如何影响宿主I型干扰素的产生,研究团队分析了TBK1(Tank Binding Kinase 1)-IRF3(干扰素调节因子3)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发现SVV感染显著抑制TBK1和IRF3的磷酸化水平,削弱了I型IFN的表达。同时,RNA干扰(RNAi)实验进一步验证,敲低OPTN降低了TBK1与IRF3的信号级联反应,而OPTN的过表达则促进IFN的表达。被裂解的OPTN片段未能有效激活TBK1与IRF3信号,显示OPTN裂解削弱了其免疫调节功能。


主要研究结果

  1. OPTN在SVV感染中的降解与裂解:SVV感染可减少OPTN蛋白表达,而裂解与降解的主要原因是病毒3C[Pro]的催化作用,且OPTN在mRNA水平并未显著变化。

  2. 3C[Pro]裂解位点的精准定位:SVV 3C[Pro]特异性裂解OPTN的位点为谷氨酰胺513(Q513)。

  3. 病毒复制的免疫逃逸机制:OPTN完整蛋白可通过选择性自噬靶向降解病毒VP1,从而抑制SVV感染。然而3C[Pro]裂解生成的N-端和C-端片段失去了这种功能。

  4. 免疫信号通路的抑制:SVV 3C[Pro]通过裂解OPTN干扰TBK1-IRF3信号通路,显著降低宿主I型干扰素的产生,进一步促进病毒复制。


研究结论和意义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SVV病毒通过其3C[Pro]裂解宿主自噬受体OPTN的分子机制。裂解后的OPTN丧失了降解病毒成分的能力,也无法有效调节TBK1-IRF3信号通路并促进I型IFN分泌。这一发现扩展了我们对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的理解,进一步证实了选择性自噬在宿主抗病毒防御中的重要性。

从科研意义上来说,该研究首次阐述了SVV感染中OPTN与I型干扰素信号的关系。其应用价值在于,为防治SVV感染及相关猪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为提升溶瘤病毒疗效(如癌症治疗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研究亮点

  1. 独特的分子机制发现:首次发现SVV通过裂解OPTN逃避自噬和免疫清除。
  2. 精确定位裂解位点:裂解位点Q513的发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分子靶点。
  3. 丰富的实验方案及严密逻辑:论文采用了多维度实验,如蛋白突变、干扰素激活分析、自噬功能验证等,确保结论可靠。

展望

下一步需要通过动物模型如OPTN缺失猪或其他宿主,进一步验证OPTN在整体免疫环境中的作用。此外,还需探索其它自噬受体在SVV感染中的潜在作用,以进一步完善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网络的机制图谱。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