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由 Joram Mayshar(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Omer Moav(University of Warwick 和 Reichman University)、Luigi Pascali(Universitat Pompeu Fabra 和 Barcelona School of Economics)共同完成。研究成果发表于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期刊》),2022年4月份第130卷第4期,并于2022年3月8日在线发表。文章标题为《The Origin of the State: Land Productivity or Appropriability?》。研究的全部数据和附录内容均作为线上补充材料提供。
本研究聚焦于国家起源的成因,具体探讨了农业转型后复杂社会等级制度和国家的出现机制。研究挑战了传统的“生产力与剩余假说”,提出可征用性理论作为解释。传统理论(productivity theory)主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了粮食剩余积累,为税收精英的出现以及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这一理论未能解释为何有些地区在农业足够发达的情况下并未形成复杂等级或国家,以及为何一些国家未能发展显著的治理能力。
研究的核心目标包括: 1. 探讨复杂社会等级与国家的形成机制; 2. 解释不同地区的国家形成差异; 3. 提出可征用性理论(appropriability theory),并用多层次的数据验证理论假说。
背景知识包括新石器革命和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现有关于国家起源成因的主流学说。
这项研究分多个步骤进行,通过多层次数据和案例支持提出的新理论。以下为研究的主要步骤及细节:
农业可征用性与国家形成的因果关系测试: 使用多重回归分析,控制土地适宜性及潜在混杂变量,将谷物种植(作为主要作物)与复杂社会等级的形成进行关联分析。以 FAO 提供的作物潜在生产率数据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土地生产力优势与征用性特性的独立效应。
新理论机制建模: 提出一个“双体制模型”,模拟“无政府”和“等级社会”情境。在无政府制下,作物面临抢劫风险;在等级社会,国家提供保护,并通过谷物税收维持运行。模型预测,地区仅在谷物生产力足够高时才会出现国家,而非简单依赖农业生产率。
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自然试验: 分析美洲与旧大陆作物交换对作物分布的影响,探究交换前后谷物与块茎类作物生产力差异对社会等级演化的作用。
谷物可征用性对复杂等级形成的因果作用: 研究发现,依赖谷物种植的社会更有可能发展复杂的社会等级(如酋长国和国家),而土地生产力总体水平对社会等级的形成无显著作用。
不可征用作物造成的抑制效应: 与根类和块茎类作物相关的不可征用性限制了等级社会的形成。例证包括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尽管农业高度发达,却未形成类似的复杂社会。
哥伦布大交换验证:
迈向复杂国家的早期痕迹: 考古数据显示,早期文明中心如美索不达米亚均位于谷物优势显著的地区,而在不可征用作物主导的区域无明显国家迹象。
本研究挑战了经典农业-剩余假说,提出了农业征用性在社会-政治结构演化中的核心作用。这一发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起源的理解,并为历史经济学、政治学及考古学等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不仅加强了对社会等级起源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启示。例如,在贫困地区推广合适的农业作物,可能对治理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研究可结合额外领域数据,比如全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适合作物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巩固和扩展该理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