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可达性的武汉市医疗设施适老化布局评价研究

期刊:buildingsDOI:10.3390/buildings14092970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是一篇关于武汉市医疗设施适老化布局评估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下是详细的学术报告内容:


一、作者及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Fan LiJie ZhouWei Wei(通讯作者)和Dongming Zhou合作完成,作者分别来自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School of Urban Design, Wuhan University)、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lanning, Wuhan University)以及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系(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eeds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Leeds)。论文于2024年9月19日发表在期刊Buildings(2024年第14卷,第2970页),标题为《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an Age-Friendly Layout of Medical Service Facilities in Wuhan City Based on Accessibility》。

二、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与背景

本研究属于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交叉领域,聚焦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医疗设施的空间公平性评估。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加剧,但传统研究多关注医疗设施的应急服务能力(emergency services),而忽视了老年人日常独立就医需求(daily independent healthcare needs)。

研究动机与目标

武汉市是中国中部老龄化典型城市(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1.81%),其医疗资源分布存在中心-边缘差异。研究旨在:
1. 建立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aussian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Ga2SFCA)的多层级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估框架;
2. 分析武汉市综合医院(general hospitals)、专科医院(specialized hospitals)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对老年人口的空间覆盖差异;
3. 提出差异化适老化优化策略,为城市医疗设施规划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流程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需求侧数据:武汉市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中主城区1055个社区的老年人口(65岁以上)分布,共81.18万人。
  • 供给侧数据
    • 医疗机构POI(来自高德地图)和《武汉市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11–2020)》,共2110个医疗点,包括96家综合医院、1362家专科医院和6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医生资源数据:综合医院(19,617名医生)、专科医院(5,950名)、社区中心(1,956名)。
  • 空间单元:以社区为最小管理单元,通过ArcGIS将多边形社区转换为质心点矢量文件。

2.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a2SFCA)

创新点:在传统2SFCA方法中引入高斯衰减函数,以更贴合老年人实际出行意愿随距离衰减的规律。
具体步骤
- 第一步:以医疗设施j为中心,按服务半径(综合医院5km、专科医院1.5km、社区中心800m)划定搜索域,计算供需比Rj:
[ R_j = “frac{Sj}{“sum{k “in {d_{kj} “leq d0”}} G(d{kj}) Dk} “]
其中,( G(d
{kj}) )为高斯衰减函数,( S_j )为医生数量,( D_k )为社区k的老年人口。
- 第二步:以社区i为中心,在相同半径内聚合所有医疗设施的Rj,加权后得到可达性指数Ai:
[ Ai = “sum{j “in {d_{ij} “leq d0”}} G(d{ij}) R_j “]
- 综合可达性:叠加三类设施的可达性值,得到总指数。

3. K-means聚类分析

目的:识别医疗设施适老化空间类型。
指标:综合可达性、三类设施供给量、老年人口规模。
方法:通过Geoda软件将1055个社区划分为4类典型模式(后文详述)。

四、主要结果

1. 分设施可达性

  • 综合医院
    • 覆盖97.9%社区,但空间异质性显著(标准差0.014)。中心城区可达性高(如武昌老城区),边缘区域因老年人口稀疏而出现虚假高值。
    • 平均每千名老人对应17名医生,仅43.09%社区高于均值。
  • 专科医院
    • 覆盖97.7%社区,空间分布较均衡(标准差0.006)。
    • 平均每千名老人对应5名医生,仅30.68%社区达标。
  • 社区中心
    • 覆盖94.5%社区,但医生资源匮乏(每千名老人仅2名医生)。

2. 综合可达性

  • 均值0.026(即每千名老人理论享有26名医生),41.7%社区达标。
  • 空间分异:高值区集中于长江与汉江沿岸的“两江四岸”核心区,边缘区因专科医院和社区中心补充形成局部高值集群。

3. 聚类结果(四类模式)

  • I类(高供给-高需求-高可达性):占4.36%,集中于综合医院周边(如东湖生态区),适老化最优。
  • II类(中供给-中需求-中可达性):占19.53%,位于新城开发区,资源均衡。
  • III类(中供给-高需求-低可达性):占33.74%,老城区老年人口密集导致人均资源不足。
  • IV类(低供给-低需求-低可达性):占42.37%,边缘区依赖专科和社区设施,需跨区域共享资源。

五、结论与价值

科学价值

  1. 提出多层级Ga2SFCA框架,弥补了传统研究对日常医疗需求的忽视;
  2. 揭示武汉市医疗设施的中心-边缘分异机制:中心区依赖综合医院,边缘区依赖专科与社区设施;
  3. 证实老年人口分布设施布局共同影响可达性,非单纯增加供给可解决。

应用价值

  • 规划策略
    • 中心区通过城市更新(如旧改)疏解人口密度;
    • 边缘区增设综合医院或优化路网以促进资源共享;
    • 专科医院与社区中心需提升医生资源配置效率。

六、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首次将高斯衰减函数与多层级医疗设施评估结合,更精准反映老年人行为特征;
  2. 数据粒度:以社区为微观单元,匹配老年人实际就医尺度;
  3. 政策导向:提出基于聚类结果的差异化适老化优化路径。

七、其他价值

研究局限性在于未考虑老年人收入、健康状况等个体属性,未来可结合多源数据(如就医行为轨迹)深化分析。


以上报告完整呈现了研究的学术逻辑与应用价值,为类似城市适老化规划提供了方法论范例。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